史铁生,中国作家、散文家。代表作品有:《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病隙碎笔》等。
我对史铁生满怀敬仰之情,因为他不但是一个杰出的作家,更是一个伟大的人 ——莫言评
史铁生绝对是新时期中国最优秀的作家之一,他不是通过作品传达思想,而是引导读者自己探索生命的意义——王又平评

1.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
2.会做恶梦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可以醒来。
在那些岁月,我每每醒来发现,我做了一个从恶梦中醒来的美梦。
3.人活一天就不要白活。将来工作了,忙得一点时间都没有,你会后悔这段时光就让它这么白白地过去了。
4.“一个人总有一天会发现自己是孤零零的一个人”。那老人说
5.我只相信,明天的意义,惟在进一步完美行动的可能。
6.我们叫做开始的往往就是结束,而宣告结束就是着手开始。终点是我们出发的地方。
7.我站在今天设想过去又幻想未来,过去和未来在今天随意交叉,因而过去和未来都刮着现在的风。
8.对于重逢的形式,我们怕的不是残忍,我们怕的是平庸。
9.我等你,直到垂暮之年 野草有了一百代子孙 那条长椅上依然空留着一个位置……
10.我将怎样?
我将投奔何方?
怎样?你才能看见我?我才能走进你?
11.大多数时候的放弃,是你败给了自己,而不是命运。
12.人有一种坏习惯,记得住倒霉,记不住走运,这实在有失厚道。
13.我什么都没有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
14.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
15.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是一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到幸福。所以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我们毫不特殊。
16.不断的苦难才是不断地需要信心的原因,这是信心的选择,不可稍有更动。
17.人生有三种根本的困境。
第一,人生来只能注定是自己,人生来注定是活在无数他人之间,并且无法与他人彻底沟通。这意味着孤独。
第二,人生来就有欲望,人实现欲望的能力,永远赶不上他欲望的能力。这是一个永恒的距离。
第三,人生来不想死,可人生来就是走向死。这意味着恐惧。
18.不能走远路却有辽阔的心。
19.动物的牢笼是有形的阻挡,人的牢笼是无形的隔离。
20.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相关推荐
-
岁月催人老,人生如过客。
渐行渐远的时光中,我们都是赶路的人,无论有多少经历,有多少美好,都会被岁月涤荡,只剩下一些苍老回忆,和不再年轻的容颜,让你唏嘘,光阴的无情。 岁月变迁,谁也无法阻挡,当我们感慨时光的时候,就已经永远失去了一些东西。 我们就这样一路捡拾,一路失去。 待有一天,看到一些熟悉的画面,曾经牵手一起走过路的人,不得不在心中感叹,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也许是因为人生有太多的无奈和坎坷,我们总是会抱怨生活给予的不公平,抱怨命运的多舛,总是在羡慕别人的光鲜亮丽,总是在感叹人情淡薄。 因为抱怨,没有好好的抓住当下享受生活;因为羡慕别人,而失去了自我。 其实人生,有多少山珍海味,比得上寻常饭菜香,有多少人,能一直在身旁,有多少光阴,能让我们一直挥霍,有多少岁月,能回到最初,有多少爱,你一回头能一直都在? 感恩每个醒来的清晨,过好每一个夕阳西下的黄昏,岁月漫长,我们都是赶路人。 一路风尘仆仆,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知道平淡健康是一种财富,不要等到离开了,才想起拥有的珍贵。 于深情处,微笑释然,每一缕阳光都值得珍惜,每一次机会都要把握,每一个人都值得去善待,每一寸光阴都需要用心丈量。 这世上总有你在乎的人,也有在乎你的人。所以你要好好活着。我们的生命太短,岁月里什么都是有期限的,生活也不可能像我们想象的永远一帆风顺,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烦忧,活着重要的是心情。 一片叶子落在哪里都是归宿,一朵花开到哪里都要芬芳,若不执着于快乐,快乐会自然而来,若不逃避于痛苦,痛苦会自然远离。 正如丰子恺所说: 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感谢每一次磨练,让你走向成熟。 岁月越来越厚,日子越过越薄。时间,改变了一直执着的东西,有些事,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这世上没有什么是永恒的,挫折不是永恒的,所以不要太纠结,快乐不是永恒的,所以不要太沉迷,光阴不是永恒的,所以不要太虚度,生命不是永恒的,所以你要懂得珍惜。 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的习惯了人的忽冷忽热,也看到了人的渐行渐远,其实人生就是哭笑掺杂,悲喜交织,有时候想要保全生活,就要妥协,年轻时看远,中年时看透,老年时看淡,时光越老,人心越淡。 岁月催人老,人生如过客,不知不觉中,走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春夏秋冬,有过迷茫,有过孤单,有过心酸,有过奔忙,都是生命最美的印记。 曾几何时,我们还是个孩子,依偎在父母怀里,而今,父母已是步履蹒跚;曾几何时,我们还在意气风发的期待未来,而今,镜子里已是不再年轻的脸;曾几何时,我们向往生活的轰轰烈烈,而今,只求一份踏实安稳。 生命是一趟有去无回的旅行,时光的渡口,你我皆是过客,善待自己,才能微笑向暖,学会释然,方能明媚如歌,你若懂得,便是从容,你若慈悲,岁月无恙。
-
一起纠音吧(95段绕口令)
1.捉兔——一位爷爷他姓顾,上街打醋又买布。买了布,打了醋,回头看见鹰抓兔。放下布,搁下醋,上前去追鹰和兔,飞了鹰,跑了兔。打翻醋,醋湿布。 2.小猪——小猪扛锄头,吭哧吭哧走。小鸟唱枝头,小猪扭头瞅,锄头撞石头,石头砸猪头。小猪怨锄头,锄头怨猪头。 3.白石塔——白石白又滑,搬来白石搭白塔。白石塔,白石塔,白石搭石塔,白塔白石搭。搭好白石塔,白塔白又滑。 4.花鸭与彩霞——水中映着彩霞,水面游着花鸭。霞是五彩霞,鸭是麻花鸭。麻花鸭游进五彩霞,五彩霞网住麻花鸭。乐坏了鸭,拍碎了霞,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5.四和十——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说好四和十得靠舌头和牙齿:谁说四十是“细席”,他的舌头没用力;谁说十四是“适时”,他的舌头没伸直。认真学,常练习,十四、四十、四十四。 6.鹅过河——哥哥弟弟坡前坐,坡上卧着一只鹅,坡下流着一条河,哥哥说:宽宽的河,弟弟说:白白的鹅。鹅要过河,河要渡鹅。不知是鹅过河,还是河渡鹅。 7.颠倒歌——咬牛奶,喝面包,夹着火车上皮包。东西街,南北走,出门看见人咬狗。拿起狗来打砖头,又怕砖头咬我手。 8.兜装豆——兜里装豆,豆装满兜,兜破漏豆。倒出豆,补破兜,补好兜,又装豆,装满兜,不漏豆。 9.狗与猴——树上卧只猴,树下蹲条狗。猴跳下来撞了狗,狗翻起来咬住猴,不知是猴咬狗,还是狗咬猴。 10.河里有只船——河里有只船,船上挂白帆,风吹帆张船向前,无风帆落停下船。 11.汤烫塔——老唐端蛋汤,踏凳登宝塔,只因凳太滑,汤洒汤烫塔。 12.蚕和蝉——这是蚕,那是蝉,蚕常在叶里藏,蝉常在林里唱。 13.六十六头牛——六十六岁的陆老头,盖了六十六间楼,买了六十六篓油,养了六十六头牛,栽了六十六棵垂杨柳。六十六篓油,堆在六十六间楼;六十六头牛,扣在六十六棵垂杨柳。忽然一阵狂风起,吹倒了六十六间楼,翻倒了六十六篓油,折断了六十六棵垂杨柳,砸死了六十六头牛,急煞了六十六岁的陆老头。 14.任命、人名——任命是任命,人名是人名,任命人名不能错,错了人名错任命。 15.枪和糠——墙上一个窗,窗上一支枪,窗下一箩糠。枪落进了糠,糠埋住了枪。窗要糠让枪,糠要枪上墙,墙要枪上窗。互相不退让,糠赶不走枪,枪也上不了窗和墙。 16.白果树——我从伯伯门前过,看见伯爹伯妈门前种着白果树,白果树上站着百十百个白斑鸠,我就拣了百十百块白石头,打那百十百个白斑鸠。 17.好孩子——张家有个小英子,王家有个小柱子。张家的小英子,自己穿衣洗袜子,天天扫地擦桌子,王家的小柱子,捡到一只皮夹子,还给后院大婶子。小英子,小柱子,他们都是好孩子。 18.送花——华华有两朵红花,红红有两朵黄花,华华想要黄花,红红想要红花,华华送给红红一朵红花,红红送给华华一朵黄花。 19.皮鞋、蒲鞋——一只皮鞋,一只蒲鞋,皮鞋补蒲鞋,蒲鞋补皮鞋,皮鞋、蒲鞋,蒲鞋、皮鞋…… 20.猫鼻子——白猫黑鼻子,黑猫白鼻子;黑猫的白鼻子,碰破了白猫黑鼻子,白猫的黑鼻子破了,剥了秕谷壳儿补鼻子;黑猫的白鼻子不破,不剥秕谷壳儿补鼻子。 21.羊和狼——东边来了一只小山羊,西边来了一只大灰狼,一起走到小桥上,小山羊不让大灰狼,大灰狼不让小山羊,小山羊叫大灰狼让小山羊,大灰狼叫小山羊让大灰狼,羊不让狼,狼不让羊,扑通一起掉到河中央。 22.盆和瓶——桌上放个盆,盆里有个瓶,砰砰啪啪,啪啪砰砰,不知是瓶碰盆,还是盆碰瓶。 23.荷花和蛤蟆——一朵粉红大荷花,趴着一只活蛤蟆,八朵粉红大荷花,趴着八只活蛤蟆。 24.画狮子——有个好孩子,拿张图画纸,来到石院子,学画石狮子。一天来画一次石狮子,十天来画十次石狮子。次次画石狮子,天天画石狮子,死狮子画成了“活狮子”。 25.小花猫——小花猫爱画画,先画一朵腊梅花,又画一个小喇叭,带着腊梅花,吹着小喇叭,回家去见妈妈,妈妈见了笑哈哈。 26.造房子——捡颗小石子,在地上画个方格子,画好了格子造房子,画个大方格子造个大房子,画个小方格子造个小房子,楼上的房子分给鸽子,楼下的房子分给小兔子。 27.毛毛和猫猫——毛毛有一顶红帽,猫猫有一身灰毛。毛毛要猫猫的灰毛,猫猫要毛毛的红帽,毛毛把红帽交给猫猫,猫猫给毛毛几根灰毛。 28.斗放豆——黑豆放在黑斗里,黑斗里边放黑豆,黑豆放黑斗,黑斗放黑豆,不知黑豆放黑斗,还是黑斗放黑豆。 29.瘸子——北边来了一个瘸子,背着一捆橛子。南边来了一个瘸子,背着一筐茄子。背橛子的瘸子打了背茄子的瘸子一橛子。背茄子的瘸子打了背橛子的瘸子一茄子。 30.天上七颗星——天上七颗星,地上七块冰,台上七盏灯,树上七只莺,墙上七枚钉。吭唷吭唷拔脱七枚钉。喔嘘喔嘘赶走七只莺。乒乒乓乓踏坏七块冰。一阵风来吹来七盏灯。一片乌云遮掉七颗星。 31.花和瓜——瓜藤开花像喇叭,娃娃爱花不去掐。瓜藤开花瓜花结花,没花就没瓜。吃瓜要爱花,娃娃爱花也爱瓜。 32.妈妈骂马——妈妈种麻,我去放马,马吃了麻,妈妈骂马。 33.白家伯伯——北贫坡上白家有个伯伯,家里养着一百八十八只白鹅,门口种着一百八十八棵白果,树上住着一百八十八只八哥。八哥在白果树上吃白果,白鹅气得直叫:我饿!我饿! 34.比锤——炉东有个锤快锤,炉西有个锤锤快,两人炉前来比赛,不知是锤快锤比锤锤快锤得快?还是锤锤快比锤快锤锤得快? 35.窝和锅——树上一个窝,树下一口锅,窝掉下来打着锅,窝和锅都破,锅要窝赔锅,窝要锅赔窝,闹了半天,不知该锅赔窝,还是窝赔锅。 36.青龙洞——青龙洞中龙做梦,青龙做梦出龙洞,做了千年万载梦,龙洞困龙在深洞。自从来了新愚公,愚公捅开青龙洞,青龙洞中涌出龙,龙去农田做农工。 37.分果果——多多和哥哥,坐下分果果。哥哥让多多,多多让哥哥。都说要小个,外婆乐呵呵。 38.小毛与花猫——小毛抱着花猫,花猫用爪抓小毛,小毛用手拍花猫,花猫抓破了小毛,小毛打疼了花猫,小毛哭,花猫叫,小毛松开了花猫,花猫跑离了小毛。 39.种冬瓜——东门童家门东董家,童、董两家,同种冬瓜,童家知道董家冬瓜大,来到董家学种冬瓜。门东董家懂种冬瓜,来教东门童家种冬瓜。童家、董家都懂得种冬瓜,童、董两家的冬瓜比桶大。 40.六叔和六舅——好六叔和好六舅,借给六斗六升绿绿豆。打罢秋,接住豆,再还六叔六舅六斗六升绿绿豆。 41.高高山上一条藤——高高山上一条藤,藤条头上挂铜铃。风吹藤动铜铃动,风停藤停铜铃停。 42.小牛赔油——小牛放学去打球,踢倒老刘一瓶油,小牛回家取来油,向老刘道歉又赔油,老刘不要小牛还油,小牛硬要把油还给老刘,老刘夸小牛,小直摇头,你猜老刘让小牛还油,还是不让小牛不油。 43.植树——老顾大顾和小顾,扛锄植树走出屋。漫天大雾罩峡谷,雾像灰布满路铺,大顾关注喊小顾。老顾扛锄又提树,雾里植树尽义务。 44.扁担和板凳——板凳宽,扁担长,板凳比扁担宽,扁担比板凳长,扁担要绑在板凳上,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扁担偏要板凳让扁担绑在板凳上。 45.南南有个篮——南南有个篮篮,篮篮装着盘盘,盘盘放着碗碗,碗碗盛着饭饭。南南翻了篮篮,篮篮扣了盘盘,盘盘打了碗碗,碗碗撒了饭饭。 46.鸟和猫——树上一只鸟,地上一只猫。地上的猫想咬树上的鸟,树上的鸟想啄猫的毛。 47.蒋、墙、杨、羊——蒋家砌了一垛墙,杨家养了一只羊,杨家羊,撞塌了蒋家的墙,蒋家的墙,压死了杨家的羊,蒋家要杨家赔墙,杨家要蒋家赔羊。 48.葵花、蓖麻——胖娃小筐手中拿,来到园中收葵花;小华小篮身上挎,一同进园收蓖麻。胖娃种的葵花花盘大,小华种的蓖麻密麻麻。小华去帮胖娃摘葵花,胖娃去帮小华收蓖麻。小华和胖娃,收了葵花、蓖麻献国家。 49.四老伯——郭老伯、骆老伯,毕老伯、柏老伯,郭骆毕柏四老伯,约着城北买菱角,买得菱角阁上剥,菱角壳戳了四老伯的脚。 50.我有一条狗——我有一条狗,狗尾拖个斗。走起路来狗关直发抖,不知是狗拖斗,还是斗拖狗。 51.乌鸦说猪黑——乌鸦站在黑猪脊上说黑猪黑,黑猪说乌鸦比黑猪还要黑。乌鸦说它身比黑猪黑,嘴不黑,黑猪听罢笑得嘿嘿嘿。 52.妞妞和牛牛——牛牛要吃河边柳,妞妞护柳要赶牛,牛牛扭头瞅妞妞,妞妞扭牛牛更牛,牛牛要顶妞妞,妞妞捡起小石头,吓得牛牛扭头溜。 53.灰猫追花鸟——灰猫跳,花鸟叫,灰猫听花鸟叫,花鸟瞧灰猫跳。灰猫跳起抓花鸟,花鸟怕灰猫,拔腿就逃掉。 54.雕与猫——树上有只雕,地上有只猫,地上的猫想叼走树上的雕,树上的雕啄猫身上的毛,雕吓走了猫,猫赶飞了雕。 55.两只鹅——河边两只鹅,一同过了河;白鹅去拾草,黑鹅来搭窝。冬天北风刮,草窝真暖和,住在草窝里,哦哦唱支歌。 56.胡子骑驴子——胡子骑驴子,驼子挑螺蛳,胡子撞翻了驼子的螺蛳,驼子拖住胡子的驴子,胡子去打挑螺蛳的驼子,驼子来打骑驴子的胡子,胡子打驼子,驼子打胡子。 57.上果市——四个孩子上果市,拿着四个小篮子。花了硬币四毛四,买了十个小柿子。四个孩子出果市,拾了四十小石子。到了家里吃柿子,吃完柿子玩石子。 58.养鱼——大渠养大鱼不养小鱼,小渠养小鱼不养大鱼。一天天下雨,下了一天雨。大渠水流进小渠,小渠水流进大渠。大渠里有了小鱼不见大鱼,小渠里有了大鱼不见小鱼。 59.白猫与黑猫——庙里有只白猫,庙外有只黑猫。庙里白猫骂庙外黑猫是馋猫,庙外黑猫骂庙里白猫是懒猫。 60.倒吊鸟——梁上两对倒吊鸟,泥里两对鸟倒吊。可怜梁上的两对倒吊鸟,惦着泥里的两对鸟倒吊,可怜泥里的两对鸟倒吊,也惦着梁上的两对倒吊鸟。 61.吃桔子——吃桔子,剥桔子,桔皮丢在垃圾箱里,不吃桔子,不剥桔子,不把桔皮丢在垃圾箱里。 62.看豆豆——小妞妞围个圆兜兜,牛头沟边看豆豆,忽听沟前喊抓牛,妞妞怕牛牛踩豆豆,紧紧抓住牛牛不松手。 63.小道上——小王的姜撞翻老杨的缸,老杨的缸碰倒小王的姜。小王放下姜去扶老杨的缸,老杨放下缸去帮小王装姜。 64.是灯还是星——天上满天星,地上满山灯,满天星亮满天庭,满山灯接满天星。星映灯,灯映星,分不清是灯还是星。 65.丽丽和弟弟——丽丽家来了小弟弟,弟弟叫丽丽出来做游戏,丽丽和弟弟拿不定主意,是做游戏还是玩玩具。 66.北京和天津——天津和北京,津京两个音。一是前鼻音,一是后鼻音。如果分不清,请你认真听。 67.肥猪、肥兔——小苏要喂猪,老鲁要养兔。老鲁会喂猪,小苏会养兔。老鲁教小苏喂猪,小苏教老鲁养兔。兔肥如猪,满院肥猪、肥兔关不住。 68.四个头——天上有日头,地下有石头,嘴里有舌头,瓶口有塞头。天上是日头不是石头,地下是石头不是日头,嘴里是舌头不是塞头,瓶中是塞头不是舌头。 69.狗、猴过桥——桥东走来一条狗,桥西走来一只猴。行到桥心碰了头,彼此匆匆跑回头。猴回头来望望狗,狗回头来望望猴,究竟是猴怕狗,还是狗怕猴。 70.人造神?神造人?宁宁和成成,去看观音神。宁宁说是“人造神”,成成说是“神造人”,宁宁说不服成成,成成说不服宁宁。一道去请教高婶婶,到底是神造人,还是人造神? 71.梳胡子——苏州有个苏胡子,湖州有个胡梳子。胡梳子买把斧子做梳子,苏胡子买把梳子梳胡子。 72.涩柿子与石狮子——树上结了四十四个涩柿子,树下蹲着四十四头石狮子;树下四十四头石狮子,要吃树上四十四个涩柿子;涩柿子不让石狮子吃涩柿子;石狮子偏要吃涩柿子。 73.白庙、白猫——山上有座白庙,地上有只白猫,白发老公公掉了一顶白帽,白猫叼着白帽跑进一白庙。 74.捉壁虎——李虎捉壁虎,本是虎捉虎,李虎满屋转,壁虎不敢咬李虎,李虎也捉不住壁虎。 75.梨和犁——耕地要用犁,口渴要吃梨。梨子掉下地,沾了一身泥。不要扔了梨,只需洗掉泥。 76.学捏梨——盘里放着一个梨,桌上放块橡皮泥。小丽用泥学捏梨,眼看着梨手捏泥,比比,真梨、假梨差不离。 77.三娘找山羊——三娘在山上放三只山羊,三只山羊翻过山梁,三娘翻过山梁去找三只山羊。三只山羊躲在杉树旁,三娘找到三只山羊。 78.东南西北四个阳——东有荥阳西有咸阳,南有衡阳北有汾阳,荥阳、咸阳,衡阳、汾阳,东南西北四个阳,发音不能走了样。 79.补裤——一块土粗布,一条粗布裤,哥哥屋里补布裤,飞针走线自己做。粗布裤上补粗布,土粗布补粗布裤,哥哥穿上粗布裤,艰苦朴素牢记住。 80.买菜——小艾和小戴,一起去买菜。小艾把一斤菜给小戴,小戴有比小艾多一倍的菜;小戴把一斤菜给小艾,小艾、小戴就有一般多的菜。 81.一个人——这边一个人,挑了一挑瓶。那边一个人,担了一挑盆。瓶碰烂了盆,盆碰烂了瓶。卖瓶买盆来赔盆,卖盆买瓶来赔瓶。瓶不能赔盆,盆不能赔瓶。 82.分清巾金睛景——小金到北京看风景,小京到天津买纱巾,看风景,用眼睛,还带一个望远镜。买纱巾,带现金,到了天津把商店进,买纱巾,用现金,看风景,用眼睛,巾、金、睛、景要分清。 83.花青蛙——花青蛙,叫呱呱,西瓜地里看西瓜,西瓜夸青蛙背背花,青蛙夸西瓜长得大。 84.麻字谣——麻家爷爷挑着一对麻叉口,走到麻家婆婆的家门口。麻家婆婆的一对麻花狗,咬破了麻家爷爷的麻叉口。麻家婆婆拿来麻针、麻线,来补麻家爷爷的麻叉口。 85.月亮走——月亮走,我也走,我给月亮提竹篓,竹篓里面装豆豆,送给月亮上的小猴猴,小猴吃了豆豆长肉肉。 86.画葫芦——胡图用笔画葫芦,葫芦画得真糊涂,糊涂不能算葫芦,要画葫芦不糊涂,胡图决心不糊涂,画出一只大葫芦。 87.吃荸荠——荸荠有皮,皮上有泥。洗掉荸荠皮上的泥,削去荸荠外面的皮,小丽、小艺和小奇,欢欢喜喜吃荸荠。 88.登山——小三去登山;上山又下山,下山又上山;登了三次山,跑了三里三,出了一身汗,湿了三件衫,小三山上大声喊:离天只有三尺三! 89.死狮子——我说四个石狮子,你说十个纸狮子。纸狮子是死狮子,石狮子不能撕,要想说清这几个字,读准四十石死撕。 90.数数——山上一只虎,林中一只鹿,路边一头猪,草里一只兔,还有一只鼠。数一数,一二三四五,虎鹿猪兔鼠。…
-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我们的晚餐并非来自屠宰商、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 ——亚当·斯密 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其真理也;术也者,取所发明之真理而致诸用者也。 ——梁启超 选择:鱼和熊掌之间的权衡取舍 选择的形成共有五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极其简单: (1)列出所有可以采取的行动,包括不采用的行动也要列出来,而决策就是从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中选出一个来。 (2)尽可能列出每个行动的可见后果。 (3)尽量评估每种结果可能发生的概率,这一点常被忽略,因此得仔细加以讨论。 (4)试着表达你对每种结果的渴望或恐惧程度。 (5)最后把列出来的所有因素全部放在一起考量,做出合理的决策。 机会成本:两堆稻草间饿死的驴子 面对有限的资源,为了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人们必须选择放弃。由此看来,做出选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根源在于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有所得必有所失。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时,选择吃鱼,那么就不能吃熊掌,熊掌就是选择吃鱼的机会成本。经济学家常说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就是指任何选择行为都有机会成本。 有一头驴子,它非常饿,到处找吃的,终于看到了在它前面的两堆草。它迅速跑过去,却为难了,因为两堆草同样鲜嫩,它不知道应该先吃哪一堆。它犹豫不决,在两堆草之间徘徊,一直在思考先吃哪一堆。因为不知道如何选择,最终这头驴子饿死了。 边际:理性的人考虑边际量 在经济学中,边际效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边际效用递减也是经济学的基本规律之一。经济学家用边际效用解释价值,引起了经济学上一种革命性变革。所以,边际效用理论的出现被称为经济学中的“边际革命”,它成为现代经济理论的基石之一。 边际分析法是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激励: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经济学的基本前提是承认人的本性是利己的,所以人们在做出选择时,会考虑边际量所处的成本和收益。一旦成本和收益中有任何一方发生变动,或是两方都发生变动的情况下,人们的选择都会随之发生改变。也就是说,成本和收益的变动改变了人们的激励,而同时人们会对激励做出选择。 主要的激励包括如下几种: 一是物质激励。通过满足个人利益的需求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只对成绩突出者予以奖赏,如果见者有份,既助长了落后者的懒惰,又伤害了优秀者的努力动机,从而失去了激励意义。 二是精神激励。通过满足个人的自尊、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较高层次上调动个人的工作积极性。精神激励主要有目标激励、荣誉激励、感情激励、信任激励、尊重激励。 三是任务激励。让个人肩负起与其才能相适应的重任,由社会提供个人获得成就和发展的机会,满足其事业心与成就感。 四是数据激励。明显的数据对人产生明显的印象,激发强烈的干劲。数据激励,就是把各人的行为结果用数字对比的形式反映出来,以激励上进,鞭策后进。 五是强化激励。对良好行为给予肯定,即正强化,使之能继续保持;对不良行为给予否定与惩罚,即负强化,使之能记住教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比较优势:贸易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在今天这个世界上,贸易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小到个体,大到国家,贸易往来随处可见。而且,现在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电子商务也日益兴起,人们的贸易活动也更加快捷、频繁。可以说,在今天这个地球村里,几乎所有人都和贸易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 通过与其他人的贸易,人们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无论是在耕种、做衣服或盖房子方面,贸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擅长的活动。 看不见的手:市场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 亚当·斯密用“看不见的手”介绍市场经济对于经济活动的重要性,通过分散的、无数的个人的决策在市场上进行相互交易,这样就能够促进社会的利益。市场经济的核心优势便是竞争机制,竞争机制带来“优胜劣汰”,而优胜劣汰的压力驱使人人都会更加努力,从而整个社会的效率就会提高,也就创造更多的财富。 政府干预: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从经济学角度讲,宏观调控就是宏观经济政策,也就是说政府在一定时候可以改善市场结果。人们说,市场本身就是一只看不见的手,那么为什么经济还需要政府的调控呢?因为市场这只手再伟大,也始终不能离开政府的保护。有了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保障,市场才能有效运行。从其他方面讲,市场虽然是经济活动的主要组织方式,但是也会出现一些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经济学家将其称为“市场失灵”。当然,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并不是说它总是能够调控市场。那什么时候能够调控,什么时候不能呢?这就需要人们利用宏观调控的经济学原理来判断什么样的政府政策在什么情况下能够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形成有效公正的经济体系,而什么时候宏观调控又无法实现既定目标。 生产率: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其生产的能力 生产率是用来表示产出与投入比率的术语。如果相同数量的投入生产了更多的产出,则表示生产率增长了,相反,如果相同数量的投入所带来的产出下降了,则表示生产率下降了。对于劳动者而言,其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的数量来表示,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反之,则越低;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越少,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反之,则越低。由此可见,劳动生动生产率就越高,反之,则越低。由此可见,劳动生产率的状况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具体来说,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种: (1)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越高,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它包括劳动实际操作技术以及劳动者接受新技术的能力。 (2)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科学技术发展得越快,在生产中运用得越广泛,劳动生产率也就越高。 (3)生产过程的组织和管理。它主要包括劳动者的分工协作,以及工艺和经济管理方式。 (4)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率。它主要包括劳动工具的使用效率,原材料和动力燃料等的利用程度。 (5)自然条件。这是一个天然条件,它主要包括与生产有关的地质状态、资源分布、气候条件等。 通货膨胀:当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物价上涨 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说:“通货膨胀归根到底是个货币现象。”其实,如果通货膨胀不那么严重,或者在预期内,就未必是什么坏事,甚至是好事。 但是,当通货膨胀的程度超过了人们的预料时,就会如猛兽出笼,破坏社会的信用基础,造成财富的转移,让人们对未来失去耐心。所以,对于通货膨胀,政策不能听之任之,而要出手治理。 从历史经验看,治理通货膨胀政府的手段有很多: (1)减少货币供给。米尔顿·弗里德曼就说,通货膨胀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必然是而且仅仅是一种货币现象。也就是说,通货膨胀是中央银行没有把住货币投放这道闸门,让过多的货币进入到了市场。弗里德曼的话直指通货膨胀的症结所在,要制止通货膨胀就要迅速采取果断措施,必须先堵住货币发行这道关口。 (2)压缩总需求。一方面,压缩总需求可以用财政政策,如提高税收,减少个人的可支配收入,从而降低消费需求;减少企业的税后利润,减少企业的投资需求;减少财政的购买支出;提高汇率,压缩国外需求。另一方面,压缩总需求可以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如提高利率,把部分需求转化为存款,同时压缩企业的投资;提高准备金率,提高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等。这些手段都可以减少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 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权衡取舍 1958年,菲利普斯根据英国1867~1957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根据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货币工资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因此,这条曲线就可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即失业率高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低,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低;反之,失业率低,表明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高,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高。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
学习能力强的人,都懂得运用复盘这种技能,四点教会你
我们学习的方式,通常分为三种: 1,从书本或者外部学习、培训获得; 2,向有经验的人或者公司学习获得; 3,由个人实践工作后的复盘所获得; 在这三种方式里面,你认为哪一种方式更有效学习? 事实上,在20世纪80年代,国际创新领导中心的摩根·麦考尔及其同事们,在调查了那些在工作上卓有成效的管理人员之后,他发现这三种学习方式,在提升个人能力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分别是10%,20%和70%。 也就是说,从个人实践工作中,能够运用自己学到知识,然后通过复盘加深强化这种知识,比你看书和听别人讲课,所起到的效果会更好。 这就是著名的“721”学习法则。 当然,这并不是说,通过书本或者向有经验的人请教这些学习方式不好。 而是说,在这两者的基础上,再通过复盘这种形式,把学到的东西梳理清楚,检验成因和结果,你才更能融会贯通地吸收知识,让其成为自己能力的一部分。 这样比起单纯地看书或听课学习,会让我们获得更大的进步。 何谓复盘? 复盘是“围棋”的术语,也称为“复局”,指的是双方对局完毕后,复演该盘棋的记录,以检查对局中着法的优劣与得失关键。 这种做法,能够增长棋手的棋力,尤其复盘一些比自己更高水平的人的棋局时,这个过程能够让棋手看出原先看不到或者思考不周全的地方,从而一下子拓宽了棋手的眼光和视野。 看上去,似乎“复盘”跟“总结”有异曲同工的作用。其实,两者的操作方式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用一个简单的例子举例。 你去了一趟北京回来,然后回顾这次旅程,用总结的方式,就是把旅行中让你印象深刻的地方记下来。 哪些部分有价值,哪些部分浪费时间,哪些安排做得好,哪些安排浪费钱财等,你都梳理得清清楚楚,以此获得这次旅程的经验心得。 然而,复盘就不仅限于此了。 除了总结经验心得,你还要对旅行中所发生的重要事情,都要有深层次的认识和分析。好比你觉得这次旅行订的酒店不错,原因在哪?那是因为酒店的地段不错?性价比很高?还是住宿体验很好? 经过这番分析之后,那下一次出行,是继续预订这家酒店,还是按照这种思维,寻找另一家更好的酒店呢? 同样,对于那些不好的事情,诸如原本打算游玩10个景点,到头来只玩了6个,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是什么原因导致剩下那四个景点,没有玩到? 当你对这些事情,有过深入的梳理和分析之后,最终获得的结果,不仅仅是把好的地方延续,或者避免不好的地方,你还要把好的地方变得更好,把不好的地方变成好,这才是复盘的核心意义。 而总结,只不过是停留在第一步而已。至于怎么优化原本好的地方,修正原本不好的地方,就是另一回事了。 换言之,复盘不仅要看重结果,还要看重获得结果之前,整个过程的每一步是如何走下来的;更甚至,会对比预定目标和实际目标的差异,从人和事两个方面去推演其他解决方法或达成其他局面的可能性,这是一种有结构的梳理和分析。 所以,复盘的完全定义就是:一种从经验中学习的结构化方法。 复盘的用处 既然复盘是一种从经验中学习的方法,那么不管这个经验是好的还是坏的,想要获得进步,我们都需要去复盘。 你不可能说:这件事,我运用这个方法取得成功,那以后都要继续用这个方法。这并不是一个理智的做法。 因为在很多商业案例上,例如胶片巨头柯达公司,正是固守以往“成功的做法”,在数码相机林立的时代里无法及时转型,才最终导致破产。 在当时看来是对的做法,说不定随着时日的改变,可能就会变成错的行为。而复盘,就是一种对目标保持警觉性、灵活性和适应性的最佳选择。 对于某些事情,我们当然可以不选择复盘,但如果在追求某些目标上,我们想要获得一个更好的结果,对已有经验进行复盘,这个目标才会有实现的可能。 一般来说,复盘有三个好处: 1,找到问题所在,以确立更好的行动目标; 一些事情的发生,有可能是主观因素导致,也有可能是客观因素导致。 不管是什么问题,我们最好把它找出来,用釜底抽薪的方式去解决它;就算暂时解决不了,只要知道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我们就能够有意识地避免它。 “避免重复犯错”,是复盘要求的第一个目标。做好复盘,我们才不会让“历史的教训”再次上演。 有了这个基准之后,我们就可以以此订立出一个更好的行动目标了。 2,深化知识的应用,让生疏的技能变得熟练; 复盘的另一个“近义词”,就是演练。 因为复盘,是对项目的整个过程都要检验几遍,就好像我们重复不断去做那件事一样,需要从头到尾多次进行核查,这种行为,就是一种“模拟演练”的方式。 既然是“练”,那么肯定就会有一个从生疏到熟练的过程。当你把不太熟悉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复盘的方式,针对目标不断演练,那你这些知识和技能,就会得到深化,在大脑形成固定联结,成为我们能力了。 那以后你用这种技能去做事时,就会更有效率了。 3,转化复盘经验,建立自己的个体思维体系; 复盘后的经验最终转化形式,就会变成个体思维体系的一部分。 很多事情,你容易上头,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就是因为这种经验,经过深度的复盘后,形成技能,最终变成你的思维体系。 例如很多人开车,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怎么超车,什么时候刹车,如何避让等,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自己的一套道理。 这些道理背后的支撑因素,就是经验得到深化后的思维体系。当你能够把知识最终转化为你的思维体系,你就已经彻底建立出自己的“处事法则”。 根据这套“处事法则”,你做什么都会比别人厉害很多了。 既然复盘有这么多好处,那么我们应该要怎么做呢? 怎样才能有效复盘? 有效的复盘,就是能够从已经存在的经验当中,找到需要提升或改进的地方。 正如前面所说的那样,复盘的过程,就是把原本是好的地方,不断优化放大;把原本不好的地方,修正到正确的形式,并剔除有问题的地方。 而想要满足这个结果,复盘一般需要完成这四个步骤: 第一,回顾目标,核定问题。 在我们开始做事之前,我们都会定下一个目标。根据这个目标的难易度,然后将其细化为若干任务,逐个击破,直到完成。 而当这个目标达成或将要结束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回顾目标,思考当前获得的这个结果,是否跟目标相吻合还是背道而驰? 你可以给自己设立几个问题,以此还原最初的目标和想法。如: 1,结果有没有偏离预定的目标? 2,行进计划有没有最初的设想一致? 3,如果有问题,是否有修正的空间? 4,有哪些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继续前文去北京旅游那个例子。当你原本设定的目标是去北京玩一个星期,游览十个著名的景点,但直到离开那天,你才只逛了6个,这说明结果已经偏离预定的目标了。这是一个可以复盘的因素。 当你能够针对这些问题,回顾一下你实现目标的整个过程,复盘你所获得的这个结果,你就能够有效调整做法,从而更好地优化自己的行动方案,以其下一次做得更好。 回顾目标的作用,就是审视自己有没有按照既定的计划前进。 第二,评估结果,对比目标。 所谓目标,就是你想做到的事情;而结果,就是你实际做了的事情。 而评估结果,就是把这两者放在一起对比,通过分析,从而找到希望目标和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 结果与目标的对比,可能会出现四种情况: 1,结果和目标一致,计划完成度100%; 2,结果比设定的目标要好,计划完成度超出预期; 3,结果不如预定目标,计划完成度有不如意的地方; 4,结果中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计划赶不上变化; 5,虽然结果完成,却没有根据预定计划行进。也就是说,原本预定要做的事没有做,尽管同样获得了结果,只是以计划之外的方法完成。 这五种结果,运用复盘都会产生不同的作用。 把目标和结果放在一起对比,不是为了发现差距,而是为了发现问题。重点不是关注差距有多大,而是要在出现差距的地方。 例如你去北京旅游,最后只游览了6个景点,很明显结果不如预定目标。这个差距,它的背后肯定有一个因素导致其发生,到底是时间因素,是距离因素,还是自己太懒没有提早的这个因素呢? 对比目标和结果,找到差距,意味着你的复盘才会获得一个积极的结果。 第三,找出差距,分析原因。 当你找到差距之后,试着问自己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距? 针对这个思考原因,从目标与结果的对比当中,了解到问题的出现,然后就能够通过深入分析,找到背后影响的因素。 分析原因,就是说要去找寻问题的本质,而不是浮于表面的去思考问题。对已经出现的问题,懂得总结原因。 至于原因,一般分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时间、金钱、距离这些是客观原因,有可能是这些原因让你无法把北京的十个景点游览一遍;也可能是你太懒起不了床,或者拖拖拉拉做了其他跟目标无关的事,从而影响游览进度。 当你知道原因之后,就需要优化你下一次的行动方案了。 第四,总结经验,确立行动。 经过前三步的操作,现在你已经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你无法完成自己“游览北京十个景点”这个目标了。 接下来,就来到了我们熟知的经验总结的部分。 总结,就是把导致问题出现的各种因素,归纳成一个能够对事情起决定性作用的“规律”。 例如你在游览北京的过程中,暴露的多个问题,可能都来源于同一个原因,那么你只要总结一个原因就行——就是你太懒起不了床,浪费了很多游览的时间。…
-
心理学家:如何提高情商,五个方法告诉你
许多人无论是在生活中或者是工作中,都非常的受周围人的喜欢,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极强,能够很好的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以及能够理解他人的情绪,做出合理的调整。情商,即情绪的商数,是指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力等方面的品质。 主要的特征包括对自我的认识,控制和消除不良的情绪,自我的暗示和鼓励,识别他人的情绪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情商高的人理解他人以及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很强,因此提高情商是可以使得你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情商与智商不同,它受先天的影响不多,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而提高的。心理学家认为这个五个方法,可以提高你的情商。 一、正确的认识自我 有的人能力平平,却总是在众人面前夸下海口,以致于换来了他人的厌恶。有的人拥有智慧和想法,却因为过度的自卑,而不敢于去表达自己,这让许多人不能够注意到自己。这些的产生都是因为对自己没有一个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就是对自我的认识,包括对自己生理以及心理方面的认识,充分的认识自我可以客观的自我评价,及时的调节自我,使得自我能够提升和成长。 二、培养意志力 心理学中将意志力定义为是克服一定困难,努力达到目标的心理倾向。意志力高的人能够准确的判断,果断的去解决。意志力高的人,他的受挫能力和耐受了都会很好,这会使得他们在面对问题或者是困难的时候,有足够的勇气和耐心去处理,合理的解决好事情,获得好的结果。 三、学会鼓励自己 情绪情感具有功能性,当你的情绪不好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对任何的事情都没有兴趣,它会影响你工作的效率。但是个体的需求是不会不断被满足的。因此我们总是处在负面情绪下,这时候聪明的人就不会让自己被消极情绪所折磨,情商高的人他们能够进行自我鼓励,使得自己从负面情绪上撤离。学会鼓励自己,让自己能够积极的去面对一切,你的情商也就在提高了。 四、理解和包容他人 情商高的人之所以受人欢迎,是因为他人与之相处会感到轻松和舒服,这是因为他们具有很好的理解能力以及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在他人情绪变化的时候能够做出调整,让他人不至于处在尴尬的状态下,因此多培养自己的理解力和包容力,即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候,不要拘泥于一件事情,要多方面的去考虑,也可以站在对方的角度多考虑,给他人更多的耐心。 五、合理的与他人沟通 人与人情感的交流和提升,通常都是通过沟通进行的,因此拥有良好的沟通方式,能够增加彼此情感的卷入,而面对面的交流是最直接的沟通方式,换句话说学会合理的沟通,以及正确的说话方式,好的话语在某一些相处中是可以增加彼此亲密程度的,会说话也是情商高低的一种体现,因此想要提高人际交往,先要学会如何好好的与他人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