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州南渡①
温庭筠
澹然空水带斜晖②,曲岛苍茫接翠微③。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⑤,五湖烟水独忘机⑥。
【注释】
①题意调利州城南渡口。利州,今四川广元。庭筠何时游蜀待考。②空水:犹言水天。③翠微:
指山。④沙草:岸沙中的草丛。⑤范蠡:春秋越国上将军,助句践灭吴兴越后,辞官泛舟五湖。后世用为功成身退的典故。⑥五湖:此指太湖。忘机:无机巧之心,即恢复赤子之心。《庄子·天地》:“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又云:“功利机巧,必忘乎人之心。”
【语译】
水天淡荡,落日返照横斜;洲岛萦曲,茫茫苍苍,直与青山遥相连。江上闻马嘶,看渡船一叶对岸去;柳边宜人歇,两两三三,待渡候船归。近水沙草数丛,有鸥群,惊起飞散;远岸江田万顷,白鹭一羽,翔天远去。有谁知,我欲乘舟寻范蠡,似他般:见微知著,泛舟五湖,机巧心,尽忘弃。
【赏析】
尾联是主旨,表达了隐遁江湖的愿望,这感兴是由前三联的景物中酝蘖出来的,也形成了景物的主色调———空静、淡远、恬适。
首联描画大背景,深得画理。水面淡荡,犬水一色,江心曲岛依微,那青苍之气,似乎借水天空碧传送,遥接着影影绰绰的远山,而天边一抹返照微红横斜,“带”字为之传神,也是淡淡的,逐渐溶入碧空青水之间。于是岛、山、斜晖、江、天,都因天水相接而氤氲相连融为有层次而又浑然一气的画境。颔、颈二联群生活动的景象,就在这背景中展开:人间的一切也是那么恬适有序,江心一掉,渐渐溶人水天,渡马嘶鸣,远远传来,而江边待渡之人,在岸柳边安详地等待渡船归来,这景象没有争渡的忙乱,而只是一片谐和。也许是马鸣声的关系,丛丛沙草中,的群扑喇喇飞起,雪花似地片片白;而远处,洁羽一翼在万顷江面上空掠过,这是一只白鹭,它因着起飞的鸥群的衬托,似乎把那一片洁白也带向了水天空净处。万物都安于其位自然地早现着各自的本性,静谧而有牛气,似乎千万年来就这样延续了下来,正似庄子所说道通于一,诗人又怎能不一起融入这自然中去呢!
《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评本诗:“高旷夷优之致,落落不群。”得之。
网络转载,经Mr.PLB整理后发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仅供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进行删除,文章链接:https://www.51kxg.com/archives/10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