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女①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②,拟托良媒亦自伤③。
谁爱风流高格调④?共怜时世俭梳妆⑤。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⑤,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释】
①本诗有所寄托,当作于中和二年(八八二)韬玉特赐进士第前未达时。②蓬门:蓬草编扎的门户,指贫苦人家。绮罗香:指富贵豪华。绮,素地织纹起花的丝织物。罗:轻柔呈椒眼纹状的丝织物。
③亦:更。④风流:相对下文“时世”言,意指杰出不同流俗,有古来笃厚的流风余韵。《汉书·刑法志》:“风流笃厚,禁罔疏阔。”⑤怜:爱。俭梳妆:“俭”通“险”,指奇异不经。《唐会要》卷三十一记大和六年枚:“又奏妇人高譬险妆,去眉开额,甚乖风俗。颇坏常仪,费用金银,过为首饰,并请禁断。”⑥苦恨:深深地怅憾。压:刺绣手法,按指叫压。
【语译】
蓬草编门,家境清寒,生小未见绮罗轻柔似生香;而今青春年华,欲托良媒待嫁,贫如洗,空自伤。世上谁爱高格调,拔流俗,流风传笃厚?竟效学,异服险妆,时世尽颓丧。飞针走线,敢将十指灵巧自夸;从不把,竞画长眉搁心上。深憾那,年年岁岁,刺绣把金线压;却原来,岁岁年年,为他人作嫁衣裳。
【赏析】
诗写贫女却“语语为贫士写照”(《唐诗别裁》卷十六)。佳在婉转比附,贴切入微。全诗以伤贫与自尊自爱的心理矛盾展开,于感伤中显示了唐代才士孤芳自赏的特点。《庄子》曾言贫不为病,可以视为本诗主旨,而“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亦自伤”,“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一起一结,也可视为旧时贫女命运的典型写照与贫士遭遇的贴切比喻。
如果说起结为伤贫,则中间二联则以自尊自爱为主,诗势由此也翻出波澜,使首、颔、颈、尾四联形成抑一渐扬一扬一抑的感情节奏。而颔联由世态言,颈联由自我言,前者衬托后者,更突出了贫女贞素的形象;后者申足前者,则更突出了前者所写世态的典型意义,遂使“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与“苦恨”、“为他”二句一样,成为千古传诵的警句。一诗中有二联传世警句,这种情况是不多见的。
唐末诗意求新而辞求精,其下者则流为“尖新”,而本诗则晓畅有致,这不仅由于立意超卓,也因为对法自然,中间二联是极整伤的工对,但又是极流转的流水对,诗人通过虚词的勾连化整饬为流走,这是中晚唐七律对法演进的一种走势,而本诗尤为纯熟。技法与立意的结合,形成本诗浅切能远,圆熟而不轻滑的特点。这是唐末于温李后劲之典丽精工,贾岛后学之苦吟僻涩之外的又一重要风格,是元白体与贾姚体融合的创获,至宋初都卓具影响。
网络转载,经Mr.PLB整理后发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仅供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进行删除,文章链接:https://www.51kxg.com/archives/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