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望余雪①
祖咏
终南阴岭秀②,
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③,
城中增暮寒。
【注释】
①《唐诗纪事》记祖咏应试,应作律体五言六韵(十二句),他仅作此四句便交卷了,人同何故,答曰“意尽”。②“终南”句:终南山在长安南,由长安望去见其北面,山南为阳,山北为阴,故云云。③林表:树林外层与近空处均称林表。霁:雨雪止歇。
【语译】
终南山的北岭啊分外地秀,峰顶的积雪啊在云端里浮。山林的上空啊天色已放明,长安的人家啊应是感觉晚来天变寒。
【赏析】
就应试而言,这当然不是合格的试帖诗,然而就四句本身而言,却成了首上乘的绝句。《诗境浅说续编》评云:“咏高山积雪,若从正面着笔,不过言山之高,雪之色,及空翠与皓素相映发耳。此诗从侧面着想,言遥望雪后南山,如开霁色,而长安万户,便觉生寒,则终南之高寒可想。用流水对句,弥见诗心灵活。且以霁色为喻,确是积雪,而非飞雪,取譬殊工。”此论侧面着笔法甚是。
但仅以写出“高寒”论之,又未得其妙。按首句“秀”是一诗主脑,唯终南之秀非江南丘陵之清秀,而是中原名山之秀伟,以下三句用化实为虚法,均着意于伟中见秀。“积雪浮云端”,则唯见山头残雪,其他部分云遮雾缭,神龙藏首不见尾。后二句又从“色”、“寒”落墨,使山势虚化,“明”字、“暮”字又明暗相映,使人似感到山头皓素一片浸淫散入城中的动势,便从高寒中见出秀伟境象来。这种营构又非心造。雪后,因溶雪吸取热量,比雪中更寒,这是人人都知的自然现象,诗人将这现象写得如此秀伟,便达到了切而能远的高境界。
网络转载,经Mr.PLB整理后发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仅供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进行删除,文章链接:https://www.51kxg.com/archives/10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