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阵图①
杜甫
功盖三分国②,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③。
【注释】
①大历元年杜甫出蜀初至夔州时作。八阵图在羹州西南永安宫前平沙上。相传为诸葛亮防魏、吴入蜀所布石阵。八阵为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形,聚石成八八六十四堆,各高五尺,星罗棋布,相克相生。相传刘备夷陵兵败归蜀,吴将陆逊追兵即为八阵图所困而退。②盖:盖世。三分国:指魏、吴、蜀三国鼎立。③失吞吴:以吞吴之举为失策。刘备为报关张被杀之仇,兴兵伐吴。诸葛亮谏阻不听,终于招致夷陵兵败,白帝城刘备归天。蜀国从此一蹶不振。
【语译】
您功业盖世,成就了,鼎足三分的大局;你声名成全,八阵图添上了圆满的一笔。江水奔流啊,石坚终不移;那堆堆石阵啊,仿佛在诉说着您的无穷遗恨————先主为何失策伐吴去!
【赏析】
诗以“功”、“名”二字分领首联,由“三分国”引入“八阵图”,从而总括了武候一生功业——由论三国鼎立起,以八阵图为结。大江东去,而八阵依然,是丰碑,却也记下了名相的憾恨。八阵图虽在先主伐吴溃败后发挥了奇迹般的作用,却不仅已与当初“论三分”时联吴抗魏的初衷相违离,而且更成了三分天下的定局开始逆转的见证。孔明怎能不为未能谏阻先主“吞吴”之举而怅恨千古呢?这便是此诗论八阵图,却由“三分国”引起的底蕴。
孔明是杜甫的祈向,但诗人又从未有过孔明般一展抱负的机会,于是借评述先贤,表明自己的识见。“江流石不转”这一转折句中所蕴含的悲剧感、时空感,即有效地传达了诗人的沉思。唐人咏古诗多抒撼写自己块垒;咏古而论断史事,独抒史识从老杜本诗始,至晚唐小李杜才形成风气——虽然其新见未必可靠,比如吴蜀之争与三国归晋的最后结局,自有其全局的政治、军事态势决定,并不仅由蜀国君相的这次矛盾所致—但新论本身,则反映了唐代诗人的高自期许。
网络转载,经Mr.PLB整理后发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仅供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进行删除,文章链接:https://www.51kxg.com/archives/10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