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①
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②。
【注释】
①一作孙革《访夏尊师》诗。孙革历宪、穆、文宗三朝,官至太子左庶子。贾岛《长江集》原不载此诗。首见于宋初《文苑英华》,题作孙革。南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署“无本”,无本为贾岛法名,后入贾岛集。据此,以孙革作近是。今姑从底本,而辨识于此。②处:处所。《高士传》记夏馥入林虑山中,“家人求不知处”。
【语译】
松树下,问童子:“尊师何处去?”童子说:“师父采药去,就在这大山中;只是呀,云雾深深,我也不知,老人家究竟在何处。”
【赏析】
本诗是问答体,借童子答问的一个小小片断,为隐者传神。诗意似直而婉,似近而远,简净而饱满,尤见炼意之功。
首句借问童子,已写出隐者居处青松挺拔环合的清幽景色。以下三句均童子答语。童子第一答“采药去”,药或为济世活人之药,或为道家摄生永年之药,不论何者,均与青松对映,又借童子陪衬,已可想见隐者之鹤发童颜,古貌仁心。以下二答更见顿挫。“只在此山中”似有迹可循;
“云深不知处”又无踪可追:于是更见隐者浮云野鹤的意态。唯因“只在此山中”一垫,“云深不知处”才更可玩味,全诗也跌宕有致,这是直中之婉。
诗的语言十分切近,“采药去”、“只在”、“不知处”,不加修饰而尤切小儿口吻,但是正因由童子眼中看来,口中说出,方见童心,方见天真中的一段活泼泼的理趣。有徒如此,其师如何,也可以想见了。这就是近中之远。
三句答语,应有三问:首问“干什么去”,二问“向何处去”,三问“何处之具体方位”,此仅以首句“问童子”三字领脉,其余一概省略,使笔力集中。这就是简净而饱满。
网络转载,经Mr.PLB整理后发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仅供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进行删除,文章链接:https://www.51kxg.com/archives/10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