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①四首
卢纶
其一
鹫邻金仆姑②,
燕尾绣登弧③。
独立扬新令④,
千营共一呼。
【注释】
①塞下曲:一本作《和张仆射塞下曲》,原诗六首,此录前四。塞下曲,乐府《横吹曲》旧题。②鹫翎:以巨鹰的羽毛为箭翎。金仆姑:《左传·庄公二十一年》:“公以金仆姑射南宫长万。”此借用指箭。③“燕尾”句:带有燕尾状飘带的绣旗。《左传·隐公十一年》:“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警弧先登。”此借用。④扬新令:扬旗以传新的军令。
【语译】
身悬大羽劲箭,绣旗上燕尾飘舞;将军屹立校场中,新令傅,千营将士齐声呼。
【赏析】
一题《和张仆射塞下曲》中的张仆射为张延赏,延赏于贞元元年(七八五)八月后为左仆射,卒于贞元三年(七八七)七月,组诗当作于此期,时卢纶在河中节度使浑瑊幕中。纶与延赏子张调交好,或因此有往还。《唐人万首绝句选评》称其“意警气足,格高语健,读之情景历历在目,中唐五言之高调,此题之名作也。”《唐人绝句精华》评云:“此题共六首,乃和张仆射之作,故诗语皆有颂美之意,与他作描写边塞苦寒者不同。”前条论意格,后条论体德,均甚确,可为组诗总评。
本诗重点在后二句,写主帅威严,号令划一,而前二句以弓矢精良见军容雄壮,适足为后二句作陪衬,于威肃中见如火如荼之感。第三句“独立扬新令”是全诗中峰,“独立”字为诗眼,下应“千营”、“一呼”,似可见主帅挺立千军万马之中号令如山之态。与名将李光弼“号令一新”神似。
其二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①。
平明寻白羽②,
没在石棱中③。
【注释】
①引:向后拉。②平明:天刚放明。白羽:指箭。羽为箭翎。③石棱:石头缝隙。
【语译】
丛林暗,草间起惊风。将军勇,夜射猛开弓。拂晓寻箭向何处?(真神力,)劲箭没在石棱中。
【赏析】
这诗笔法跳脱。“林暗草惊风”渲染气氛,暗示疑有虎来,妙在不说破,“夜引弓”因此而发,却留下悬念,三句平明寻箭作一舒宕,逗出末句石棱饮羽,反挑悬念。再回看前二句,当时之惊险,
“将军”之神勇,回味无穷。《史记·李将军列传》记飞将军李广夜猎,误以草间蹲石为虎而射之,箭镞没石。本诗当受此启发。
其三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①。
欲将轻骑逐②,
大雪满弓刀。
【注释】
①单于:匈奴君长的称号,此泛指北方少数民族君长。②将:率领,读平声。轻骑:快速骑兵部队。
【语译】
月没天黑,栖雁忽飞高,知单于,夜遁逃。将军率轻骑,整装欲追逐:大雪飞,飘飘满弓刀。
【赏析】
此诗写克敌制胜的豪情,却不对战斗作正面描绘,只写了雪夜闻警,准备追击的场面。诗势如盘鹘蹲虎,威势远飏。
本诗首句前人解作“对景兴起”。其实不唯写景,栖雁高飞,是单于夜遁逃所引起的。今因果倒装,使发唱惊挺,又使以下追敌直接单于夜遁,诗势更为紧凑。末句前人又解作“不肯邀开边之功”,更是“固哉!高叟之说诗也”,“大雪满弓刀”上应“月黑雁飞高”,渲染即将追奔的威凛肃杀气势,则后来之杀敌可想而知。这种写法最宜于绝句短小的特点,可称神来之笔。
其四
野幕敞琼筵①,
羌戎贺劳旋②。
醉和金甲舞③,
雷鼓动山川④。
【注释】
①野幕:野外的军帐。敞:开陈、罗列之意。琼筵:筵席之美称。②羌戎:此泛指边地少数民族居民。贺劳:祝贺慰劳。旋:凯旋。③和:连,不脱之意。金甲:金属甲胃之美称。④雷:通“擂”。
古乐府《巨鹿公主歌》:“官家出舞雷大鼓。”
【语译】
野外军帐开宴席,凯旋归,边民竞相贺。金甲不脱,将军带醉舞——擂大鼓,欢声动山河。
【赏析】
诗写战胜祝捷,妙在三句“醉和金甲舞”。金甲者,将军也。擐甲不脱而醉舞,极写胜军主帅之大喜若狂,余三句环绕此句而设,在野筵华盛,边民欢欣,击鼓其镗,雷鸣山川的背景中,那金甲醉和的将军既神威,又潇洒。
卢纶这组五绝组诗,就技法而言,好就好在有含蓄,通过悬念,暗示,白描等以少见多的手法,使二十字中有挹之不尽的余意。
网络转载,经Mr.PLB整理后发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仅供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进行删除,文章链接:https://www.51kxg.com/archives/10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