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衣巷①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②,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释】
①本诗为《金陵五题》组诗之二,作于穆宗长庆四年(八二四)至敬宗宝历二年(八二六),禹锡任和州刺史期间。乌衣巷,原为东吴石头城成卒军营,军士着乌衣,故名,东晋王导、谢安以下王、谢二姓等贵族多居于此。②朱雀桥:秦淮河上浮桥,东晋建,故址在今南京秦淮河之南。
【语译】
朱雀桥边胜况去,只余得野草野花管自生长;乌衣巷口更寂寞,空见那夕阳厌正西斜。旧时大族称王谢,如今何处觅繁华;唯有那堂前飞燕,飞入了,平民百姓家。
【赏析】
首二句以“野草花”、“夕阳斜”映衬南朝金陵胜地“朱雀桥”、“乌衣巷”,微见当时繁华形胜一去已矣,形成笼罩全诗的凄婉哀丽气氛。三、四句通过燕返旧巢言人事已非,“王谢”字反挑前联景物之内含,用笔婉曲。《岘佣说诗》:“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唐诗解》又评云:“不言王谢堂为百姓家,而借言于燕,正诗人托兴玄妙处。”二评体味甚确。
三、四句之新巧易见,其实一、二句之铸词取景,亦极见功力。“朱雀桥”之词面就给人以繁华之感。雀鸟与花草又在意象上有联系,而以“野”字点睛,故不须按断语,只是并列二者,便给人以今昔之感。“乌衣巷口夕阳斜”,深巷夕阳,哀婉中更有很强的景深感。二句从凄迷到哀婉的色调景深变化,自然而然地将人带入历史的回顾之中。
网络转载,经Mr.PLB整理后发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仅供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进行删除,文章链接:https://www.51kxg.com/archives/1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