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300首》150.送人东游
送人东游①
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②,浩然离故关③。
高风汉阳渡④,初日郢门山⑤。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⑥。
【注释】
①大中十年(八五六),庭筠随县(今属湖北)尉,观诗中地名,当作于此期。②荒戍:废弃的戍垒。
③浩然:《孟子·公孙丑》:“予然后浩然有归志。”又云:“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此用其语。④汉阳:今湖北汉阳。⑤郢门山:即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北长江南。⑥樽:酒器。
【语译】
荒弃的古垒上,黄叶纷纷飘落;您长叹浩然,告别了故老的城关。眼前,汉阳渡口,秋风在高天呼啸;西望,旭日初升,衔悬在遮断江流的荆门山。江上的旧友,如今还有几人在?您又孤舟一叶,天涯东去把家还。何日里,我们还能重相见?手执杯酒,相互将离后的衰容慰安。
【赏析】
庭筠诗,常于萧瑟悲回之中,有一种掩抑不住的强项气概。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旧交星散,君又东去,谪宦中的诗人,自然感到悲伤。起句“荒戍落黄叶”,古垒的荒妃与秋叶的零落交织成的萧瑟气氛,正是诗人这种悲凉心情的写照。然而次句即从悲情中振起,“浩然”用孟子语,浩然远志冲破了悲凉秋气,开出一派宏阔的景象:“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汉阳渡是离别之地,江水送行舟,诗人不禁回望江流奔来处,但蜀楚交界处的荆门山将视线遮阻,这景况中自然有无尽的伤别之意,但冠以“高风”、“初日”二词,这伤别之思又透现出一种开阔高远的心襟来,高秋的劲风,初升的日照,不正是“浩然”远志的写照吗!这远志鼓舞着诗人,因此虽然“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但诗人仍寄望于未来——“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待到重见之时,虽然离别已将容颜摧老,但友情并不因岁月的流逝而消损,惺惺相惜中,正可见出世间最可贵者,唯有情真。
庭筠贬谪随县尉,原因是所谓搅扰场屋,即不遵守考场规矩。他确实是一位不拘绳墨的才士。当时中书舍人裴坦所撰制词称其:“早随计吏,夙著雄名;徒负不羁之才,罕有适时之用。”狂放之士,不为时用。他胸中总有着一股抑郁不平之气,遂形成了他诗歌萧瑟低回之中的强项意态。
筠,读音:
[yún]:竹子的别称, 竹子的青皮。
[jūn]:筠连,地名,在四川。
郢,读音:
[yǐng]:古地名。春秋时,楚文王建都于郢,故址在今湖北江陵西北纪南城。楚国都城屡有迁徙,凡迁至之地均称郢。
棹,读音:
[zhào]:划船的一种工具,形状和桨差不多。
[zhuō]:同「桌」。方棹、圆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