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300首》163.送魏万之京

Mr.PLB 诗词 336

    送魏万之京①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度河②。
鸿雁不堪愁里听③,云山况是客中过④。
关城曙色催寒近⑤,御苑砧声向晚多⑥。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⑦。
【注释】
     ①魏万:又名颢。家住山西阳城西南王屋山,自号王屋山人。肃宗上元年(七六〇一七六一)进士。本诗当为魏未达前作。又李颀天宝末已卒,则本诗当作于此前。②河:黄河。王屋山在黄河北岸,往长安须过河。③不堪:不能忍受。④况:况且。⑤关城:指潼关。⑥御苑砧声:捣衣声,参见卷一李白《子夜吴歌》注③。按唐时有宫女为边军缝制寒衣的习俗。⑦“莫见”二句:二句连读。“见”,原作“是”,据本集改。
令,使。蹉跎,虚度失时。
【语译】
     清晨里,听着你远游的客子唱起离别的歌;这才见,昨夜里初度的微霜由北向南悄悄过黄河。离愁正重重,听不得南飞的早雁长空啼;更何堪,云山连绵,含悲带愁,伴送客子来经过。想来啊,你行到潼关,曙光又将寒气紧催促;你到达长安,可听得,御苑宫女捣练缝衣杵声近晚多。魏君啊,你莫见长安繁华是个行乐处,切不可玩物丧志将那岁月来虚度。
【赏析】
     本诗与前录崔颢七律一样,都是七律在唐宫廷中成熟不久后在野诗人的作品,较之同时宫廷诗,在句法与韵味上,都更多地保留着七律由以胎息蜕化而来的歌行体的特点,显得古雅浑成。
诗写秋寒初起时送友人之京。佳在不仅将物候变化与送别心态相糅和,更由此生发出意味深长的劝诫,情景意三位一体,而首联是关键。
     依时序,应是昨夜微霜在前,离歌送别在后,但起笔即写“朝闻游子唱离歌”,在平大的起法中先有悲歌遇云的浩然不尽之意,然后倒插“昨夜微霜初度河”,感情随诗势作一跌宕,衍为一种永长的怅憾。霜下则雁南飞,顺势带出颔联,由情人景,想像友人行旅景象,“愁”字反挑点明感情色彩,离愁已苦,更哪堪雁声妻厉,云山微茫而客中经过。主体的人与客体的景,在上下联间对流互补,使各句叠加的愁意浑然一片。因客路经“过”,诗人进而联想魏万于曙色中经过长安的门户潼关,不禁真切地“感”到西北晨寒侵薄,友人是否适应呢?因关及京,由晨及暮,又自然联想到静夜中,友人已在聆听长安秋夜,宫女们为成边将士捣练准备冬衣的阵阵砧声了。“御苑砧声向晚多”不是凑对,其意象由中原扩展向边地,由个人扩展到国事。于是诗人告诫友人,少壮易过,莫因长安繁华而忘报国初志。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蒋一葵评本诗云:“宛转流亮,愈玩愈工”。这也是李颀乃至盛唐诗的总体特点。

颀,读音:
[qí]:身材修长。

砧,读音:
[zhēn]:捶或砸东西时垫在底下的器具,有铁的(砸钢铁材料时用)、石头的(捶衣物时用)、木头的(即砧板)。

 

回复

我来回复
  • 暂无回复内容

QQ mail_outline E-mail
公众号
公众号
知识分享
知识分享
OC-EFI定制
OC-EFI定制
创建WIFI码
创建WIFI码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