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300首》167.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①
王维
绛帻鸡人报晓筹②,尚衣方进翠云裘③。
九天阊阖开宫殿④,万国衣冠拜冕旒⑤。
日色才临仙掌动⑥,香烟欲傍衮龙浮⑦。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⑧。
【注释】
①参上诗注①。②“绛帻”句:《周礼·鸡人》:“鸡人夜呼旦,以㗊百官。”知自周代起宫中专设鸡人报晓。《汉官仪》记,宫中舆台并不得畜鸡,夜漏未明三刻鸡鸣,卫士候于朱雀门外,着绛帻,专传鸡唱。绛帻,绛红色头巾。筹,计时用的竹签。③“尚衣”句:指帝王早起冕服。《新唐书·百官志》记,尚衣局奉御二人,直长四人,掌供冕服几案。翠云裘,语出宋玉《讽赋》“披翠云之裘”。④九天:借指禁中。《吕氏春秋》记:中央曰钧天,东方曰苍天,东北曰变天,北方日玄天,西北曰幽天,西方曰颢天,西南曰朱天,南方曰炎天,东南曰阳天。阊阖:《离骚》“倚阊阖而望予”,王逸注:“阊阖,天门也。”后泛指宫之正门。⑤“万国”
句:指百官蕃长朝拜天子。万国,泛指中原四裔。衣冠,士大夫衣冠循礼制,故称。冕旒,此指代帝王。天子之冕十二旒,旒,冠前后悬垂的珠玉。按唐制,天子衮冕,金饰,垂白珠十二旒,是元日朝会等重大典礼时所服。常日朝参,只服常服。这里恐非实指。⑥仙掌:《三辅黄图》记,汉武帝于神明台祭仙处造承露盘,有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云表之露。和玉屑服之,以求仙道。仙人掌高大,先得日照,故云云。⑦香烟:《新唐书·仪卫志》记:“凡朝日,殿上设黼扆(屏风)蹑席、熏炉香案。”贾至原唱“衣冠初惹御炉香”。⑧“朝罢”二句:谓贾至早朝结束,当回中书省代天子草诏命。五色诏,《邺中记》记,石虎诏书用五色纸,著凤维口中。后因以代指诏书。佩声、凤池,参上诗注⑥、注⑦。
【语译】
红头巾的“鸡人”将鸡鸣声传唱报晓,尚衣局的官员已将翠云之裘奉上。天界般的宫殿天门开,中原四裔的官长,向至尊天子来朝拜。宫前的承露仙人,刚将第一片日色领受;殿上的金铜熏炉,那袅袅的香烟已依恋天子飘浮。早朝已毕,依命草诏须裁五色纸;佩玉叮咚,舍人你已归向中书省里凤池头。
【赏析】
本诗与上一首岑参诗同为和贾至诗而作,同和之作总有角胜争长的意味。虽然岑、王二诗都具备此体诗的正大雅丽,但细细品味,岑作正大中见明秀俊朗,而王作正大中见精工新丽,与各人的创作个性甚吻合。
岑诗以皇城春晓起,王诗则以天子视朝发端贯串全诗。鸡人报晓,尚衣进衣,“绛帻”与“翠云裘”设色相映,先有一种仙逸之气浮动纸上。“九天间阖开宫殿”,虽与岑诗“金阙晓钟开万户”同说宫殿门开,但却承上联氤氲,以宫禁比天宫,更续以下句“万国衣冠拜冕旒”,由君及臣,由“天”宫及四方八荒,较之岑参之“玉阶仙仗拥千官”,笔力更为雄大。颈联上句“日色才临仙掌动”,忽焉补叙宫禁晓景,其实意脉却上通首联报晓筹,而下句“香烟欲傍衮龙浮”又折回早朝,其中“仙掌”、“衮龙”但就天子一边言,且依然启人以天宫天人的想像。从殿上炉烟而自然联想到“朝罢”,尾联与岑诗一样归到称美原唱中书省贾至舍人,用五色诏(凤雏口衔)、凤凰池,既仍就承天子之命落墨,更将仙逸之气贯彻始终。
从上析可见,王诗始终就天子一边落墨,并始终以天宫影借皇宫,其起结之新巧,中二联起落转折之笔力雄大,各联上下句都前后相承,却或用虚词或不用,以使整伤与流利相互为用,都表现出比芩诗更纯熟的律诗技巧。但正如前人已指出,王诗用服饰语太多,计有“绛啧”、“翠云装”、“衣冠”、“冕旒”、“衮龙”五处,其他各处尚有可说,“冕旒”、“衮龙”都以衣饰指代君王,有相犯之嫌。也许王维在构思中便是自觉地多以服饰指称,以角胜他家,但精巧固然,却也不免琐杂,就体气言似不及岑诗畅朗。精必新,过精则碎,这种得失,在为王维衣被的大历一代诗人中,是共同的。《批点唐音》评本诗:“盖气象阔大,音律雄浑,句法典重,用字清新,无所不备”,但“犹未全美,以用衣服字太多耳”,还是很中肯的。
绛帻,读音:
[ jiàng zé ]:红色头巾。汉代宿卫之士着绛帻,传鸡唱。见《汉官仪》。后泛指传更报晓者之服色。
阊阖,读音:
[chāng hé] :神话传说中的天门;宫门。
冕旒,读音:
[miǎn liú] :(名)古代天子的礼帽和礼帽前后的玉串。
衮,读音:
[gǔn] : 古代君王等的礼服。
黼扆:读音:
[fǔ yǐ] : 古代帝王座后的屏风,上画斧形花纹。 借指帝王。 指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