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300首》168.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Mr.PLB 诗词 311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
   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王维
渭水自萦秦塞曲②,黄山旧绕汉宫斜③。
銮舆迥出千门柳④,阁道回看上苑花⑤。
云里帝城双凤阙⑥,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⑦。
【注释】
        ①本诗应皇帝制命而作,又是和诗,故称“奉和……应制”。圣制:皇帝所作。当时天子有《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诗,王维应制和作。王维数历朝端,作时未可骤定。或定为天宝初为左补阙时作,无确据。蓬莱,蓬莱宫,因宫后有蓬莱池,故名,又名大明宫、东内,参岑参前诗注①。兴庆,宫名,在皇城东南,又称南内,在隆庆坊,是玄宗为皇子时旧宅。玄宗即位,避其名讳“隆基”,改兴庆宫。阁道,即复道,高楼间架空的通道。《旧唐书·地理志》:“自东内至南内,有夹城复道,经通化门达南内。”留春,即赏春,留为留连之意。②渭水:源出甘肃渭源县鸟鼠山,东流横贯陕西中部,至潼关人黄河。长安城北枕渭水。秦塞:古称秦为“四塞之国”。唐长安城在秦咸阳东南二十里。③黄山:一名黄麓山,在长安西陕西兴平县北。汉宫:汉时于黄山筑黄山宫。斜:山势迤逦状。④銮舆:帝王的车驾。迥出:远出。千门:参前岑参诗注④。柳:兴下句的“花”,依朱熹说,唐时殿庭间多植花柳。参前岑参诗注⑥。⑤上苑:泛指皇家园苑。⑥双凤阙:宫门前望楼为阙。汉建章宫前有凤阙。《三辅黄图·建章宫》记:“古歌云:‘长安城西有双阙,上有双铜雀,一鸣五谷生。’”按:铜雀,即铜凤凰。⑦“为乘”二句:《礼记·月令》:“季春之月……生气方盛……天子布德行惠,命有司发仓廪,赐贫穷,振乏绝。”此用其意。时令,适应时节的政令。宸游:天子出游。
【语译】
      渭水萦抱着秦中,依地势曲曲弯弯;汉家故宫依着黄山,迤逦横斜地展开。天子的銮驾远出,穿过千门万户间的宫柳;在相连的阁道间啊,君臣们将宫苑的鲜花回看。帝都似乎在云中浮动,云端上是那双凤的金铜阙;春树在雨中分外青绿,绿荫遮庇着百姓万千家。只是为乘着晚春的阳气,顺天布德行恩惠;圣明的天子啊,此行并非流连光景赏物华。
【赏析】
      应制诗最讲究高华典雅,因而也最易流于肤廓板滞。这诗却能于气象宏阔中寓流走之感,重深曲屈中得自然之致,这得力于以下二点。
      首先是布局得当。“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次联不仅将一、三两联望中景色分作二层(首联写宫苑地势形胜的山重水复,历史悠久;三联写皇都雨景之恍若仙都了),富于变化;更以“阁道回看”打转,以流水对的形式增加动感,使全诗跌宕起伏,风致摇曳,欣欣而有生意。其次是写景造型的清新秀丽。“云里帝城双风阙,雨中春树万人家”,纯用白描,层次极丰,雨云氤氲帝城,帝城拥托出凤阙双双;雨气迷漫春树,春树掩映人家万千。上下句各有二层,句间又相互映衬。而“云”、“雨”的渲染更将两者融成一体。这景象似乎隐含着君上与子民的和谐关系。于是自然导人尾联“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结出诗旨。
《唐诗镜》评:“前四语布景略尽,五六着色点染,一一俱工。佳在写题流动,分外神色自饶。摩诘七律与杜少陵争驰,杜好虚摹,吞吐含情,神行象行;工用实写,神色冥会,意妙言先,二者谁可轩轾?”论本诗及王维七律特色甚切。

萦,读音:
[yíng]:围绕;缠绕。

迤逦,读音:
[yǐ lǐ]:(形)曲折连绵:沿着山道~而行。

岑,读音:
[cén]:1.小而高的山。2.崖岸。3.姓。

仓廪,读音:
[cāng lǐn]:储放粮食的仓库:开~,济贫民。

轩轾,读音:
[ xuān zhì ]:车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轾。引申为高低、轻重、优劣:不分~。

 

回复

我来回复
  • 暂无回复内容

QQ mail_outline E-mail
公众号
公众号
知识分享
知识分享
OC-EFI定制
OC-EFI定制
创建WIFI码
创建WIFI码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