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300首》170.酬郭给事
酬郭给事①
王维
洞门高阁霭余晖②,桃李阴阴柳絮飞③。
禁里疏钟官舍晚④,省中啼鸟吏人稀⑤。
晨摇玉佩趋金殿⑥,夕奉天书拜琐闱⑦。
强欲从君无那老⑧,将因卧病解朝衣⑨。
【注释】
①题“酬”原作“赠”,依本集改。天宝十四载(七五五)春,王维与郭给事同在门下省任给事中时所作。酬,酬答来诗。郭给事名不详,给事中四员,正五品上,掌陪侍左右,分判省事。②洞门:深邃的门户。霭:云阴。③阴阴:树木浓荫。④禁:宫禁。疏钟:稀疏的钟声。宫中以钟报时,前屡见。⑤省:此指门下省。省为官署名称。吏人:泛指省中官吏。⑥“晨摇”句:指早朝上殿,参前岑参《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诗注⑤。⑦“夕奉”句:谓晚接天子之命而草诏或宣达诏令。按给事中“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事;小事则署而颁之”(《旧唐书·职官志》)。天书:天子诏敕。拜琐闱:《汉旧仪》:“黄门郎属黄门令,日暮入对,青琐门拜。”此用其事。汉黄门,相当于唐中书省。琐闱即青琐门,天子门以青色环状花纹装饰,称青琐门。拜闱是表示对天子的尊敬。⑧无那:无奈。⑨解朝衣:辞官。晋张协《咏史》:“抽簪解朝衣,散发归海隅。”
【语译】
门户深深闭高阁,夕阳余辉染云霭;桃李浓荫暗,柳絮儿飞纷纷。禁省里,金钟声缓,渐催得官舍向晚;听鸟啼声声,见吏人,影渐稀。想清晨,您玉佩铿锵朝拜上金殿;黄昏里,奉诏入对君问,敬拜青琐门。我欲从君报君王,无奈年老,力衰难从心;卧病久,行将归休,辞官解朝衣。
【赏析】
诗由暮春傍晚宫禁阑珊景色中蕴蘖出暮年归休之意。当是暮夜二人寓值省中时所作。
前四句写景。首联总写:上句写夕阳余晖,却从洞门高阁着手,云霭之中一抹余晖穿过深深宫门,倒映高阁,是那样的深曲重抑,那样的富丽而略带凄迷之感;下句写余晖中桃李荫浓,柳絮纷飞,既补出晚春时令,又以花木飞絮点缀生色,将上句的情调渲染开来,构成了宫禁晚春,薄暮黄昏的大背景。二联由面及点,将镜头集中到中书省。“禁里”反挑前联,明地在宫中,“省中”归到中书省,这里,晚钟声远远地、缓缓地传来,和着栖鸟的时时唱啼,更显得寓直吏人的稀少。维诗最善于写出多重意味,这四句诗以“洞门”、“高阁”、“桃李”、“金钟”、“禁省”、“啼鸟”等富丽的意象与“余晖”、“柳絮”、“晚”,“吏人稀”等予人依稀之感的意象对待揉合,遂形成清华闲散的意况。
三联由前“省中吏人”而来,出景入事,写给事中职司,前句为辅,后句为主,由早朝趋殿落到当时省中寓直。上句之“晨”,似与前联晚景不续,但因前辅后主,即又回归到“夕”,似断而续,诗势起伏;如无“晨摇”一句作一垫,便会平衍嗳沓。在用词上“玉佩”、“金殿”,“天书”、“琐闱”,仍承前半清华富丽的韵味。尾联即承职司事抒情,虽写归休之志,却因前六句之雍容典雅,便不觉寒蹇尖酸,故《唐诗选脉会通评林》称其“意深语厚,温雅之章”。
闱,读音:
[wéi] : 1.古代宫殿的旁门。 2.科举时代称考场。
敕,读音:
[chì] : 皇帝的诏令。
蘖,读音:
[niè] : 树木砍去后又长出来的新芽,泛指植物由茎的基部长出的分枝。
蹇,读音:
[jiǎn] : 1.跛足。 2.迟钝;不顺利。 3.指驽马。也指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