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300首》 013.西施咏

Mr.PLB 诗词 539

                  西施咏①
                     王维
艳色天下重②,西施宁久微③?

朝为越溪女④,幕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⑤,贵来方悟稀⑥。

邀人傅脂粉⑦,不自著罗衣⑧。

君宠益娇态⑨,君怜无是非⑩。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⑪。

持谢邻家子⑫,效颦安可希⑬?

【注释】
      ①西施:春秋越国苎萝山下卖柴人家女儿,美姿容,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献西施使夫差迷恋,荒废
国事,终为勾践所灭。后西施从越大夫范蠡浮舟五湖而去。 咏:诗体名,曼声长吟日咏。②重:看重。
③宁:难道。 微:微贱。 ④朝:与下句的“暮”相应,极言变化之速之大。越溪:溪名,即若耶溪,传说西
施浣纱处。 ⑤殊众:与众不同。 ⑥方悟稀:方才识得少有。 ⑦邀人:招人。傅:通敷,搽抹。
⑧著:穿。罗,轻柔的丝织品,这里泛指。⑨君:指夫差。益:更。⑩怜:爱怜。无是非:没有一
处不好,是从夫差眼中看出。 ⑪莫:没有人。 ⑫持谢:奉告。邻家子:指邻家女子东施。 ⑬效颦:
传说西施因病皱眉捧心,意态更楚楚可怜。东施是丑女,见了也学她的样子,结果人们避之唯恐不及。后有
成语“东施效颦”。效,仿效。颦,皱眉。 安可希:怎能企望。
【语译】
     美色从来就被世人看重,西施又怎会久处微贱。清晨,她还是若耶溪畔村女;傍晚,已
被选为吴王宫中宠妃。贫贱时,她终朝与浣纱女儿混迹;一朝富贵,方显出了尤物天下稀。
从此,香粉一有人敷,罗衣命人披。君王的恩宠有加啊,美人的骄态日益;君王的情
爱专注啊,没有一处不可意。疏远了,当初的浣纱女伴;又有谁,能与她同车归去。邻家的
东施姑娘啊,你可知-命运的安排,又岂是捧心效颦,所能博取?
【赏析】
      本诗的寓意,或认为是讥讽当时突然发迹者,或认为针砭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清赵殿成
《王右丞集笺注》说得较含蓄:“”贱日岂殊众”二言,古人极称佳句,然愚意不及·君宠益骄态,二
言尤工。四言之义,俱为概词,然出之于冲和,遂不觉沨沨乎为人耳之音,诚有合于讽人之旨也
哉。”赵氏所引四句诗是主讽喻说者的主要依据,但细诵全诗,却颇可商榷。“贱日岂殊众,贵来
方悟稀”应当上联起首“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下探结末“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来理
解。这六句是全诗意脉最明显的部分。首二句说西施质本自美,总有一天会显贵。术二句则
正承此意作结,谓效颦东施徒劳无功,因上苍没给她西施这样的天然美质。从起结看,诗旨主
要强调质本自美,不可强学甚明。如此再看“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二句,可知决非讽刺暴
发,恰恰相反,是说,平时混迹村女,如明珠沉埋,一朝颖脱而出,则精光四射,现其珍稀。国人
说诗,受讽谕说影响太深,往往断章取义,说出一番大道理来,这是要注意避免的。
     又,今人常以自己的观念看古人的言行。所以论本诗“邀人”以下六句,常谓讽西施骄宠误
吴、贵而忘旧。其实王维当时,诗人们对富贵名位的追求是直言不讳的,如崔颖《渭城少年行》极
写声色犬马之乐,结尾言:“莫言贫贱即可欺,人生富贵自有时。一朝天子赐颜色,世上悠悠君始
知”,王维对两施的描写,与崔诗同一时代风气。“君怜无是非”句是最易产生误解的,一般认为是
说吴王迷恋西施而不分忠佞贤愚。我看连上文“君宠益娇态”句观之,这“是非”不是指对错忠奸,
全句是说夫差爱怜西施,到了感到无处不佳的地步。明此,则讽谕说可不攻自破。了解诗人当时
的时代氛围,不轻易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是又一要注意处。
    总之,就全诗意脉看,本诗并非讽世,而是借西施自述怀抱,企望有一天脱颖而出。结合本诗
在王维诗集中的排列情况看,应是早年未及第前所作。全诗作法可注意的是多层次对照手法的
运用,以强烈的反差显示穷通之理本在质美的主旨。提挈于此,以便读者细玩。

回复

我来回复
  • 暂无回复内容

QQ mail_outline E-mail
公众号
公众号
知识分享
知识分享
OC-EFI定制
OC-EFI定制
创建WIFI码
创建WIFI码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