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300首》 015.夏日南亭怀辛大

Mr.PLB 诗词 547

      夏日南亭怀辛大①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②,池月渐东上③。
散发乘夕凉④,开轩卧闲敞⑤。
荷风送香气⑥,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⑦。
感此怀故人⑧,终宵劳梦想⑨。
【注释】
      ①辛大:浩然又有《西山寻辛谔》诗,谔或即辛大。排行一为大。②山光:傍山的日影。③池月:月似
从池畔升起,故称池月。④散发:古人盘发于顶,插簪加冠。去免冠,长发散落,是不拘仪节的潇洒意态。
⑤轩:这里指长窗。 卧闲敞:卧对空阔幽静之地。⑥荷风:荷花间吹来的风,下句“竹露”词法同。
⑦恨:憾。与今义有别。 知音:参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注⑯。⑧)故人:旧友。⑨劳:忧思。
【语译】
      夕阳曳着微光匆匆地依山西沉,初月傍着池塘渐渐地东升。(最宜人的莫过于黄昏时
分,)去冠散发,我随意地纳凉;推开了长窗,卧对着庭院,心儿一片闲适,庭院一片宽畅。晚风
吹送来荷花的幽香,凉露敲打出竹林的清响。我真想(和着这夏夜的天籁)取琴抚弦,可惜周
围谁是知音,谁能欣赏?我因而分外怀念你故友辛大;终夜愁思啊,愿和你梦中相对共欣赏。
【赏析】
      道称“道通于一”,佛倡“心境一如”,说的都是主客体融一的境地。作诗与悟道参禅虽有诉诸理
与诉诸情之别,但在主客体融一上道理相通;能融一而略无痕迹,是诗的至境,所以人们以道比诗,
以禅喻诗。读本诗,当有所解会。
诗题“夏日南亭怀辛大”,诗则以夏夜清景与闲居怀人之情交叠而下,情由景生,景因情转,景愈
清而思愈深,遂于自然宽舒中极清澄悠远之思,最能见出孟诗的特色。
      夕阳西落,水月东上,夏日的炎蒸似为习习夜气吹散,为水光月波冷却,这澄澈宜人的夜凉
使诗人如沐清泉,“散发”、“开轩”这两个动作,加以卧对闲敞之地,领受沁人凉风,可见诗人似
已沉醉于夏夜的清气之中。这时风送荷香、露敲竹韵,远远地从夜色中度来,更是清幽至极。
这清景只有古雅而有君子风的琴音方能相称,于是他想取琴抚弦,只是转思清夜独处,知音谁
赏?于是怀念起友人辛大,竞至于似梦似醉,心神在夏夜的芬馨中远驰,远驰.诗至结末才
点出怀人之意。至于他,是想请友人同对良辰美景,还是欲一诉此时超脱逸越的感悟,诗人未
明言,而读者尽可由前八句的清幽之景、萧散之趣中去细味,去领略。
       全诗看似平顺,而景情相生的结构,极具匠心;看似平淡,而滋润有味。淡而能腴,似近而远;
若不经意处,却见举重若轻的功力,清秀之中,更有一种萧散的野趣,是为孟诗胜境
      “荷风”、“竹露”一联是名句,佳在近而能远,上句由嗅觉着墨,下句由听觉落笔,既切合夜中
不易见物之实际,又营构起幽美静谧、缥缈空灵的境界,为下文的窅([yǎo]释义: 1.眼睛眍(kōu)
进去。2.深远。)远之思作了铺垫。

回复

我来回复
  • 暂无回复内容

QQ mail_outline E-mail
公众号
公众号
知识分享
知识分享
OC-EFI定制
OC-EFI定制
创建WIFI码
创建WIFI码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