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300首》 039.古意
古 意①
李顾
男儿事长征②,少小幽燕客③。
赌胜马蹄下④,由来轻七尺⑤。
杀人莫敢前⑥,须如猬毛磔⑦。
黄云陇底白云飞⑧,未得报恩不得归⑨。
辽东小妇年十五⑩,惯弹琵琶解歌舞⑪。
今为羌笛出塞声⑫,使我三军泪如雨⑬。
【注释】
①古意:古诗体式,略近于拟古,唯重在师古诗之意而不师其辞。李顾约在开元二十六年(七三八)至二
十八年间北游幽燕,诗当作于此时。②事:从事,也含立志的意思。 长征:从军成边,唐时成边战士称长
征健儿。③幽燕客:唐幽州属古燕国之地,今河北与辽宁南部一带。民风剽悍,幽燕客指任侠尚武之士。
④赌胜:争胜。 ⑤由来:从来。轻七尺:以生命为轻,不怕死。轻是意动用法,七尺,七尺之躯。
⑥莫:没有人。前:上前,接近。⑦猬毛碟:形容幽燕客稠须如刺猬毛刚硬开张,这是威武的形象。《晋
书》记刘炎称桓温:“眼如紫石棱,须如猬毛碟。”磔(zhé) ,开张貌。 ⑧“黄云”句:黄云陇依句法应是地名,
但无可查证。黄云,云色昏黄,唐人诗常用作称边地之云。陇:山冈叫陇。这里应是指河陇地区的山冈,是幽
燕客远戍之地。 ⑨报恩:报君恩,意指建立边功。⑩小妇:少妇。 ⑪解:懂得,善于。⑫为:动词,
奏出。 羌[qiāng]笛:即今横笛,出于羌中,见汉马融《长笛赋》。 出塞:《出塞》曲。⑬三军:左、中、右三军。
此指听曲将士。
【语译】
“男子汉从军远行,从小就是幽燕游侠儿。他纵马驰驱赌胜负,从不把七尺之躯置心
上。他所向披靡,谁人敢于靠近;那刚硬的髭须,就像刺猬一般纷张。黄云陇底昏昏啊,成
上白云飞;(可叹他)君恩未报啊,有家不能还。”辽东少妇啊,年纪小小刚十五;她手弹琵琶,
更能且歌且舞。今天里,她随着羌笛唱起这支《出塞》曲,使得我,三军将士啊泪下如雨堕
纷纷。
【赏析】
李硕七古有三个特点:善于运用反差强烈的意象,以突出主旨;善于发挥七古开宕驰骋的体
势,形成跳跃性的结构;善于用快豪浓墨写景,以渲染气氛。本诗虽短,却三点兼备,读懂本诗,再
读他其他长篇,也就易于从扑朔迷离中把握脉络了。
诗以“黄云”两句为中枢,前半极写幽燕客的豪勇轻身,短短六句写技艺,写气概,写外形,形
成了一幅人物特写。后半则写辽东少妇为《出塞》之声,而结末反拨-“使我三军泪如雨”。“泪
如雨”的柔肠与前面“杀人莫敢前”的刚肠,正形成强烈反差,包蕴极其丰富。从军人而言,英雄竞
然泪下,可见戍边之久,乡情之深;从乐者而言,能使刚硬男儿潸(shān)然泪下,可见其歌乐感人之深。
而前后两半的转化,是在“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两句中天衣无缝地完成的。这两句
以前句映衬后句,黄云、白云本身就形成了高下、黄白反差强烈的景象,云气飞动,在冲突交战,军
人的心也正如此。“未得报恩不得归”,不应作为非战的句子来看,而是写出了盛唐戍边之十的复
杂心态:报君恩,立边功的雄心是一方面;思家乡,望亲人的人情之常是又一方面。这种矛盾心态
是盛唐边塞诗雄浑悲壮特色的底蕴,而李顾诗上述三个特点又最成功地表现了这种心态。
诗的结构可探讨。从“今为羌笛出塞声”看,前八句应为隐括少妇所歌《出塞》歌辞而成。如
此“今为”二字方有着落,而上下两部分也才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