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300首》 057.石鱼湖上醉歌并序
石鱼湖上醉歌①并序
元结
漫叟以公田米酿酒②,因休暇则载酒于湖上③,时取一醉。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
鱼取酒④,使舫载之⑤,偏饮坐者⑥。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⑦,诸子环洞庭而坐⑧
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⑨,乃作歌以长之⑩。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山为樽⑪,水为沼⑫,酒徒历历
坐洲岛⑬。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⑭。我持长瓢坐巴丘,酌
饮四座以散愁⑮。
【注释】
①代宗广德年间(七六三-七六四)元结任道州(治所在今湖南道县)刺史时所作。石鱼湖在道州东。
元结《石鱼湖上作》序云:“潓泉南,上有独石在水中,状如游鱼。鱼凹处,修之可以贮酒。水涯四匝,多散石相
连,石上堪人坐,水能浮小舫载酒,又能绕石鱼泗流,乃命湖日石鱼湖。” ②漫叟:元结自号,散漫不拘之意。
公田:唐代州县有公廊田,收获以给本衙杂项之用与不时之需。萧统《陶渊明传》记:“以为彭泽令……公田悉
以种秫(按秫官酿酒),曰:”吾尝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按粳宜做饭)。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
亩种粳。”以公田米酿酒是法陶。 ③因:乘。 休暇:休假之暇,唐官吏句节有休假。又,五月给田假,九月
为授衣假,各十五日。④引:伸展。 向鱼取酒:向石鱼凹处舀酒。 ⑤舫[fǎng] :船。⑥编:通“遍”。
饮坐者:让座上人饮,即劝酒。饮是使动用法,读去声。⑦意疑:仿佛感到。 巴丘:即巴陵,在今湖南
岳阳。下临洞庭湖。君山:在洞庭湖东,距巴陵四十里。⑧诸子:指各位来客。⑨酒舫:为此宴载
酒的船。泛泛然:飘荡貌。然是词尾。 触波涛:指在波浪中出没。⑩乃:于是就。 ⑪樽:酒杯。
⑫沼:这里指酒池。⑬历历:散坐状。⑭废人:阻止人。运酒舫:三字连读。⑮以:介词,用来。
长:助兴,音zhǎng.
【语译】
序:漫叟我用公廨田的秫米酿洒,每逢休假日就载酒到石鱼湖上,时时博取一醉。欢情
醉意之中,就靠着湖岸伸臂向石鱼凹中舀酒,命小船载送酒浆,让四座的友朋都得以品饮。
那意态就仿佛靠着巴丘,向君山之上酌取酒来,而友朋们好像环坐在洞庭四周,酒船则漂漂
荡荡,顶着波涛来来往往。于是就作此歌以助酒兴。
诗:石鱼湖虽然小小,那形势却好像浩瀚的洞庭。洞庭湖中有君山,夏水涨满,泛上了山
色青青。青山可作酒杯,湖凹可作酒池。三三五五皆酒徒,长洲小岛星散坐。连日里,起大风,
风鼓湖浪涌。载酒的小船,风里浪里自来往,又岂是天公所能挡得住。漫叟我啊,身坐洞庭湖岸
巴丘上,手持长把葫芦瓢。长瓢酌满倾洲岛,为你四座酒徒消愁苦。
赏析】
本诗当与五古部分元结《贼退示官吏》篇并看,二诗正代表了他后期诗作的两个侧面。本诗
极写酒兴之豪,结末则曰“散愁”,可见“漫叟”其实是清中漫外,放浪不羁之中,实有难以言说的苦
衷,从中可以看到与前诗的思想联系。诗以奇特的想像,无端崖的语言撼写情怀,奇肆恣纵中见
出真率自然的情趣。语言与句式上学习南方民歌,参用三、三、七言的跳荡音节,与“长风连日作
大浪”的口语化语言,颇有助于豪宕情兴的表达。
元结作意复古,多有仿古不化,生涩板滞,不可卒读者,尤其是刻意为之的组诗更甚,倒是这
类七古短篇,取古歌古朴奇倔之神,而语言取法当代民歌,意思一从己出,似有源头活水,往往便
成佳构,开贞元诗人尚荡先声。
本文生字(多音字)
廨,读音:
[xiè] :官吏办事的地方。
潓,读音:
[huì] :潓水,古水名。在今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