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300首》 096.春宿左省

Mr.PLB 诗词 585

                春宿左省
                     杜甫
花隐掖垣暮②,啾啾栖鸟过③。
星临万户动④,月傍九霄多⑤。
不寝听金钥⑥,因风想玉珂⑦。
明朝有封事⑧,数问夜如何⑨?
【注释】
     ①肃宗乾元元年(七五八)杜甫在长安任左拾遗时所作。 宿:宿值,唐时官员要轮流在官署值夜,称宿
值。左省:门下省,见前岑参《寄左省杜拾遗》注①. ②隐:指花木为暮色隐去。 掖垣:门下、中书二省
处禁中二侧,如人之双腋,故也称左掖、右掖。③栖鸟:此指归飞栖宿的鸟。 ④万户:《汉书》记,建章宫
有万户千门,后因以称宫门重重。⑤九霄:传说天有九重,称九霄,古人以天人对应,九霄代指朝廷。
⑥金钥:锁钥的美称。⑦玉珂:珂为似玉的美石,亦泛指玉。玉珂在此当指朝服上的玉珮。按:古时屋
檐下装有檐马,以金属或玉做成,这里当因听到风吹玉制檐马声,而联想起明日早朝趋殿珂珊撞击声。
⑧封事:古时百官上书奏章,为防泄密,用皂囊密封进呈,称封事。 ⑨数(shuò):频频。
【语译】
     宫廷侧畔的花丛,已在暮色中隐没;归巢的飞鸟,瞅瞅鸣叫着从空中飞过。星光映照着
宫中的千门万户,在闪闪跃动;明月也许因这里也称“天上”,而清光分外地多。值宿不眠,
那锁门的金钥声,听来分外的清;阵风传来了檐马的叮咚,恰似那趋殿上朝悬挂的珮珂。明
日里,我将有密封的奏章要呈奉圣上,不禁频频地问道:长夜已过去了几何?
【赏析】
     虽然左拾遗的官品仅从八品上,但对于初为朝官,尤其是经历了安史之乱,由陷落的长安逃
奔肃宗的杜甫来说,终于是死里逃生,得偿夙愿了;虽然不久后,他又会感到深重的失望,因着朝
纲的混乱,抬遗云云,不过是陪位而已,但当时他却如何地恭敬职守,切实地希望能“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啊。现在在省中值夜,明天上朝,他更有“封事”上奏,
他恪尽着现在的责任,他预感到明日的朝事,一种宁谧庄敬而又欣悦兴奋的心情富于层次地展
开。从起句的“暮”,经过“星”、“月”的由稀而繁,由少到“多”,更归到尾联预想的“明朝”,诗思就
随着这样的时间线索展开。前四句写由暮及夜景象,掖垣暗影下花丛的宁谧,宫树暮色中归鸟的
喧嗽,照临宫殿千门万户的繁星,高悬九霄分外清明的月色,诗人久经磨难的心在这宁谧而富于
生意的暮夜宫景中感到熨帖,熨帖中更有着一种兴奋。而后四句中,这种兴奋由隐而显,化作了
殷勤朝事的责任,他“不寝”而听钥响,这是值夜人的职责;而他尤其尽心尽力,仅仅是风动檐马,
他又马上联想起早朝的瑕环叮咚,他是如何急切地希望让自己的意见早达宸聪,以至不由得屡屡
问同值者:现在什么时辰了。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是忠忱为国为君的名句,妙在由细节传达复杂的情思,这较易理
解;然而本诗另一联名句,就不同了,这就是: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上句是星动还是门动?下句月色又如何称多,又为何傍九霄而就会多呢?又究竟是月亮傍于天
宫,还是地上的宫殿因傍九霄而所得月色为多呢?这种歧义现象,在律诗中,尤其是在杜甫一脉
的律诗中是常见的。原因是律诗每句字数有限又要贴合声调韵律,所以常常省去了表现语 关
系的虚词,而杜律更锤炼精警,总是在有限的字句中表达尽可能丰富的意蕴,于是读来常有歧解。
不过所谓歧义,又总是读者在一定范围中的不尽相同的阅读感受,它既有大抵的确定性,又有相
对的朦胧性,靠读者自己来补足。下面是我的感受。
      理解这两句诗有两个前提条件。其一是环境。杜甫身在宫禁,宫禁不仅建筑巍峨高耸,而且
在古代是与天庭对应的。其二是心境。杜甫当时的心境,如前所析,颇有些步青云而升九霄之
感。因此当时诗人对于宫禁似天庭这一点感觉必特别敏锐,而似水的星光月色又使他的感觉升
华。设身处地想一下,我认为应理解为:身处宫禁若天庭,故群星似直接照临宫门,闪闪跃动;而
仰望宫楼直薄九霄,得月也分外地多。星临万户是初夜,月傍九霄在中天则已近后夜,而一个
“动”字,一个“多”字则似乎蕴含着杜甫当时充实盈满而兴奋不已的心声。

本文生字(多音字)
谧,读音:
[mì]:安宁;平静。

回复

我来回复
  • 暂无回复内容

QQ mail_outline E-mail
公众号
公众号
知识分享
知识分享
OC-EFI定制
OC-EFI定制
创建WIFI码
创建WIFI码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