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300首》100.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①
杜甫
远送从此别②,青山空复情③。
几时杯重把④,昨夜月同行⑤。
列郡讴歌惜⑥,三朝出入荣⑦。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⑧。
【注释】
①作于代宗宝应元年(七六二)六月。奉济驿,在成都东北绵阳城外三十里处。严公,剑南节度使严武。杜甫在蜀颇受其照顾。当时严武奉诏入京,杜甫由成都送至绵州。先作《送严侍郎到绵州同登杜使君江楼宴》诗,又于绵州作本诗,故称重送。②远送:参注①。 ③“青山”句:青山连编似人情。李颀《送陈章甫》:“青山朝别暮还见。” ④杯重把:重新把杯共饮。⑤月同行:月下同行。 ⑥“列郡”句:言严武在川行德政,百姓惜别。列郡,剑南节度使辖东西两川下各州郡。⑦三朝:严武在玄、肃、代三朝历任朝内外显职,详见《旧唐书》本传。出入:入朝出朝。 ⑧“江村”二句:悬想送罢归来景象。
【语译】
送行远相随,到此地,总不免一别;满目青山啊,徒然增添着无尽离别情。几时才能重新把盏对饮?更伤心,昨夜里,我们还在月色下同行。两川各郡的官民,都为您的离去讴歌称惜;您仕历三朝,出守召回,每次都倍加殊荣。您去后,我又将独自归向江村宿;孤寂落寞中,打发掉这余年残生。
【赏析】
严武是杜甫人生途中最后一个依傍。二人少小时即有通家之谊。人生睽隔,直至杜甫晚年,严武镇蜀,方才重聚。当时杜甫正窘迫无依,严武不仅在经济上时时接济,更不拘形迹诗酒交往,给了杜甫很大的精神安慰。史载严武性严酷,但治蜀期间,文治武功仍颇有建树,尤其在防御吐蕃入扰方面,功勋卓著。这也使杜甫对他多了一份敬重。严武此次去蜀后,杜甫即避乱至东川。代宗广德二年严武再镇蜀,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严武表荐其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次年四月,严武卒。杜甫“一枝栖息”的最后庇护所也失去了,便不得不去蜀东行,开始了他生命途中最后一程的漂流生活。明白杜严以上交谊,对本诗中所表露的情感的理解,当有所帮助。
本诗突出的特点是用常得奇,逆中见顺,在看似平常的辞句与结构中,极尽曲折吞吐之能事。
诗以“远送”领起,“从此别”三字似平常,但若知从成都送到奉济有二百里之遥,则可味到这寻常中包蕴了万般无奈。以至人们常以之比作伴送行人相思之情的青山也“空复情”,显得何等地空茫,“空”之一字又使用滥了的比喻“点铁成金”,表现了浩查的凄楚之感。人去郡“空”,诗人自然而生“几时杯重把”之企盼,但重聚无日,只剩得“昨夜月同行”的回忆。这一联是全诗的精粹与关锁,诗人用了句法章法上的双重倒逆之法,有效地将空茫之感写到了极至。从句法看,上句正说应是“几时重把杯”;从章法看,依时间顺序,应是“昨夜月同行”在“几时杯重把”之前。今以“杯”字倒置于全句中心的第三字,又以“昨夜”句殿后,既使当时的空茫之感,因“咋夜”相聚之欢的反衬更见深重,又以“杯”字带出“月”字,突出了两个最能表现二人交谊的场景,并因“昨夜”而自然地转入腹联对严武在日治蜀政绩的称颂。因此这一联可说是逆中见顺的典范,如都顺叙,非但味同嚼蜡,也难以转入腹联。严公去矣,昨日之口碑在人,而此番入朝,三朝重臣的地位,也必因此而更见尊荣。腹联虽是送别上司的常规写法,但尾联复言“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使腹联又以彼之显荣反衬出“我”今后之无依,返观篇首,更觉“从此”一“别”,万般皆“空”的分量究竟有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