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300首》112.终南别业

Mr.PLB 诗词 566

        终南别业①
                    王维
中岁颇好道②,晚家南山陲③。
兴来每独往④,胜事空自知⑤。
行到水穷处⑥,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⑦,谈笑无还期。
【注释】
①终南别业:即辋川别墅,参前《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注①。诗当作于天宝中后期。②“中岁”句:古人三十岁后至五十岁前称中年、中岁。王维家世奉佛,而本人于开元十七年(七二九)年始从大荐福寺道光禅师学顿教,时年三十余岁。道:此指佛理。③晚:相对于上句“中岁”而言,指晚年。天宝中后期王维年逾五十。南山陲:终南山边。④兴:突发的兴致。每:常。⑤胜事:美好之事,这里更特指有助于悟道之事。胜读去声。⑥穷:尽。水穷处,即水源。⑦值:遇到。林叟:山林老翁。
【语译】
    从中岁起,我就对佛氏的胜理颇倾心;直到晚年,才移家南山下静静修心。兴致起时,常常独自山行;快意的事儿,唯我心独自知领。行到了涧水起源处,坐地仰看山谷白云油然生。偶然间遇见位山间老人,谈谈笑笑,竟忘了何时应当归去。
【赏析】
    本诗走笔如行云流水,写出了玄禅二教随缘任运的理趣,充盈着王维倦于官场,初隐终南时的愉悦心态,是王维集中不多见的逸品。
    起联以“中岁”与“晚家”相对相承,隐隐可见久宦后得偿夙愿的欣慰与愉悦,给后文留下了极宽广的施展余地。只有在此时,诗人才能不拘羁辕下,随兴之所至,独自寻胜探幽,而这份快乐更不足为他人道。庄学重本性,禅宗讲“心佛”,真知全在一心之间,“独往”、“自知”缀以“每”字、“空”字,足见诗人于此已有神会。故乘兴而行,则所谓寻胜探幽,也不必有预期的目标,“行到水穷处”,也不须有穷途末路之恸,不妨席地而坐,仰看那白云出岫,长空飘浮。这一联是全诗的精粹,使上文的适意之情上升到了哲理高度且伴随着灵动的形象与兴致。至此诗人更憬然而悟,人生自不须有一定的追求。即如此行,与老叟相谈,不必相识,不必预期,“偶然”邂逅,足可忘情谈笑,竟不知日之将暮,家在何处。《苕溪渔隐丛话》引宋庠评本诗云:“此诗造意之妙,至与造物相表里,岂直诗中有画哉?观其诗,知其蝉蜕于尘埃之中,浮游于万物之表者也。”此评用庄子语,是说其意摆脱物我之拘,而径以我心与自然相融和。甚有见地。
    本诗体裁有争议,或以为律体,或以为古诗。究其音律大抵合律而多拗救,对仗则看似自然不经意,其实寓工整于流走。初唐有一段古律混羼的时期。至盛唐较然可判,而王维是当时律诗大家,只是因诗写任运随缘,体亦不拘于古律,后人更不必拘泥,只需聆其音节,会其神理可也。

本文生字(多音字)
颇,读音:
[pō] : 1.偏;不正。 2.很;相当地。

岫,读音:
[xiù] : 1.山穴。 2.山。

回复

我来回复
  • 暂无回复内容

QQ mail_outline E-mail
公众号
公众号
知识分享
知识分享
OC-EFI定制
OC-EFI定制
创建WIFI码
创建WIFI码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