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300首》119.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Mr.PLB 诗词 458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②,沧江急夜流③。
风鸣两岸叶④,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⑤,维扬忆旧游⑥。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⑦。
【注释】
      ①浩然开元十八年(七三O)求仕无成,去京南游,自洛之越,夜宿桐庐江上所作。桐庐江,在今浙江桐庐,为新安江支流。旧游,故交。浩然入京前曾一度游广陵,即今江苏扬州。②暝:暮色。③沧江:清沧的江水。④鸣:风使叶鸣。⑤建德:今浙江建德,桐庐江流经建德。非吾土:三国魏王粲《登楼赋》:
“虽信美非吾土兮。”⑥维扬:即扬州。《尚书·禹贡》:“淮海惟扬州”,惟通维,因称扬州为维扬。⑦海西头:扬州近东海西。隋炀帝《泛龙舟》:“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
【语译】
      山色昏暝,岭头的猿猴阵阵悲鸣;青苍色的桐庐江水奔流,挟着猿声,流入了夜的深沉。江风吹动,两岸的树叶飒飒作响;明月升起,照耀着我的一叶孤舟。将往的建德,并非我故乡襄阳;连你们,我扬州共游的旧友,也只能遥念悲愁。没奈何啊,只能将两行流注的清泪,远寄你们——淮南江北海西头。
【赏析】
      本诗发调警挺,直接由景语起。由江外之山暝猿愁,到江流之夜逝湍急,到近舟江岸之木叶萧瑟,由远到近,而萃集到皓月朗照下的一叶孤舟,至此方点题宿江,于旅况萧瑟中呈现出孤清不群的意态,并顺势一笔荡开,抒写情意:“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二句分点题面“桐庐江”与“广陵旧游”。然而维扬其实亦非诗人故土,则二句不仅曲折以见维扬旧友亲如乡亲之意,亦微见其乡思浩荡,故自然生出“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之奇想。这悲思到底是忆故人,思乡土,还是别有所寄,读者尽可见仁见智,然而如果联系其出京时“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吟唱,则不难想见其中所蕴含的不得志的牢愁。
      本诗结构亦甚有匠心,末联“泪”字上应首句“愁”字,“海”字上应二句“江”字,由江而海,由愁而泪,针法甚密,唯因中片“月照一孤舟”一收,由景入情,“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更作一荡,遂使全篇化密为疏,有跌宕起伏,鼓舞气势之感。
      牢愁是唐诗中常见的意绪,然而开元中,诗人的牢愁均带有一种英特发越之气,与天宝后杜甫式的沉郁、王维式的幽冷不同。这种英越与不平之气的结合是开元诗人的一种时代精神,唯因其有英越之气,故能使其提炼主于境界而去初唐之繁芜,布局任气势而使针脚泯灭。所谓“浑成秀朗”的盛唐诗,实是其时代精神与对诗法遗产继承二者结合的产物。本诗即是一例。明于此,对殷璠评孟浩然诗“词彩丰茸,经纬绵密”二语,就不会感到难以理解了。

回复

我来回复
  • 暂无回复内容

QQ mail_outline E-mail
公众号
公众号
知识分享
知识分享
OC-EFI定制
OC-EFI定制
创建WIFI码
创建WIFI码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