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300首》120.留别王维

Mr.PLB 诗词 515

       留别王维①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②,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③,惜与故人违④。
当路谁相假⑤,知音世所稀⑥。
只应守寂寞⑦,还掩故园扉⑧。
【注释】
     ①浩然长安求仕无成归山时所作。当开元十八年(七三O)时,王维闲居长安,有《送孟六归襄阳诗》(浩然排行六)。②寂寂:冷落索寞貌。左思《咏史》:“寂寂扬子居,门无卿相舆。”③“欲寻”句:意谓打算归隐。古人常以芳草白云喻隐居。④故人:老友,指王维。⑤当路:掌权要者。《孟子·公孙丑》上:“夫子当路于齐。”假:凭借。⑥知音:知己者,见卷一王维《送綦毋潜落第归乡诗》注⑥。②守寂宽:即守默处常,清净无为。《庄子·天道》:“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寞,通漠。⑧扉:门。
【语译】
     寂寞潦倒,我到底在企盼着什么?天天出门奔走,日日一无所获独自归。我真想长住山林,去寻觅那幽幽芳草;可总又惋惜,不忍与老朋友你从此分离。然而当权者又有谁,能为我援引;知音难得啊,在这人间世,本来就不多见。看来,我命中注定要一辈子默默守常;不如归去,与世隔绝——1掩上那故园的门扉。
【赏析】
      本诗与《岁暮归南山》同时稍前作,而较《秦中寄远上人》略晚。在章法上则与《秦中》诗相类,在第四句点出留赠对象,起顿束收合之功,读了前诗自可明了本诗脉络,不赘述。这诗的又一佳处是以极平易的语言,抓住去留之际的矛盾心理,写出了极复杂的感情层次。
     首联因果倒装,本是因“朝朝空自归”而有“寂寂竟何待”之感。今以“寂寂”句领起,反问式顿然加强了诗人当时的茫然之感;二句承上,“朝朝”奔波,见出诗人求仕本心切,但继以“空”字回应
     “寂寂”,使全诗一开始就有一种空茫不知去从的况味。因此颔联顺势而言欲回故山与芳草为伴,然而又引起了另一重矛盾——“惜与故人违”,唯其去意已决,方更见得对故人的依恋之深。
      尽管如此,诗人最后还是无奈地说道“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决定归去。其原因何在呢?原来正在于颈联所说的“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这一联是名句,诗人既以工整而交流式的对句概括了官场的现实,更将它安置在欲去不忍,最后又不得不去的矛盾之中,从而使它的内涵更为怵目惊心。反过来看,全诗便以这联警句为中心,先用仕途的失望反衬了友情的可贵,又以友情之可贵进一步反衬出对仕途的深重失望。可见,所谓警句,既在于其本身的内涵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又在于它在全篇的位置安排,因为诗是一个整体。

本文生字(多音字)
綦,读音:
[qí] : 1.青黑色。 2.文言副词。极。

回复

我来回复
  • 暂无回复内容

QQ mail_outline E-mail
公众号
公众号
知识分享
知识分享
OC-EFI定制
OC-EFI定制
创建WIFI码
创建WIFI码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