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的社会,现实的人!
有钱,说话有底气。
有钱,处世才硬气。

伯劳鸟
富在深山有远亲,
穷在闹市无人问。
这年头,
钱比人重要,利比情诱人!
多少人,只看黄金,不看真心;
多少人,只谈交易,不重仁义;
多少人,只重利益,不讲情义。

人们经常说“谈钱伤感情”,
但:
没有钱,你拿什么维持你的亲情?
没有钱,你拿什么稳固你的爱情?
没有钱,你拿什么联络你的友情?

人穷三分冷,心穷七分苦!
人,只有穷过一次,
才懂得人情冷暖,
才知道谁对你真心、谁对你假意。
肯借钱给你的屈指可数,
肯拉你一把的寥寥无几。

不要看着别人碗里的饭菜,
也许并不符合你的胃口;
不要羡慕别人名贵的衣服,
也许穿在你身上并不好看。

钱,靠自己挣,才有底气;
苦,靠自己尝,才能体味;
事,靠自己扛,才能面对;
梦,靠自己圆,才能实现;
人,靠自己爱,才能快乐;
情,靠自己惜,才能一世;
伤,靠自己养,才能治愈;
家,靠自己撑,才能幸福;
路,靠自己走,才有骨气。

人生路上,
纵使是满布荆棘,你也要义无反顾,
因为无人给你依靠。
没有靠山,自己就是自己的靠山!

再冷,也不靠灯;
再穷,也不靠亲!
靠灯取暖,无丝毫暖意;
靠亲生活,非长久之计。
更有甚者,亲不如邻,
人穷,连亲戚都瞧不起你。

人穷不可怕,
可怕的是堕落,可怕的是没志气。
最穷无非讨饭,
不死总会出头!
待到雨歇看晴天,
守得云开见明月。

没人心疼,也要坚强;
没人鼓掌,也要飞翔;
没人欣赏,也要芬芳。
即使生活低到尘埃里,
也要开出含情脉脉的花!
网络转载,经Mr.PLB整理后发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仅供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链接:http://www.51kxg.com/index.php/archives/715。)
相关推荐
-
随和是素质,低调是修养,良心是底线
1 随和,是一种素质,一种文化,一种心态。 随和是淡泊名利时的超然,是曾经沧海后的淡然,是狂风暴雨中的坦然。 但随和决不是没有原则。 随和的人,首先是聪明的人,他以睿智的目光洞察世界;随和的人,是谦虚的人,他始终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随和的人,是宽宏大量的人,在人与人之间发生摩擦时,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他能够以谦和的态度对待对方; 随和的人,是没有贪欲的人,他可以很好地控制自己的世俗欲望…… 2 低调是一种谦虚谨慎的态度,不张扬。 低调就是隐藏自己的能力。为人沉敛,胸襟开阔,有一颗感恩的心,懂得欣赏别人,待人谦和有礼留余地,不傲慢自居,不恃才傲物,主动吃亏,把名利得失置之度外,常以宽容之心度他人之过。 谦卑是一种智慧,是为人处世的黄金法则,懂得谦卑的人,将会得到人们的尊重。 “道有道法,行有行规”,做人也不例外。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人和事,是符合客观要求的。低调做人是跨进成功之门的钥匙。 任何时候,情分不能践踏。 主动吃亏,山不转水转,也许以后还有合作的机会,又走到一起。 若一个人处处不肯吃亏,处处必想占便宜,于是,妄想日生,骄心日盛。而一个人一旦有了骄狂的态势,难免会侵害别人的利益,便会起纷争。在四面楚歌之中,焉有不败之理? 美德、智慧、修养,是我们处世的资本。 为对手叫好,是一种谋略,能做到放低姿态为对手叫好的人,那他在做人做事上必定会成功。 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对于别人的过失,必要的指责无可厚非,但能以博大的胸怀去宽容别人,就会让世界变得更精彩。 3 良心是做人底线。 人心向善,丢什么也不能丢了良心。否则,丢掉了这根“底线”,就必然会把自己送入失败的人生“黑洞”。 孟子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意思就是告诉我们,为人处世不能愧对天地,愧对自己的良心,做人必须光明磊落,问心无愧。 良心就是一个人注重自己的做人修养,只做善事、不为恶行的心态。拥有了这样的心态,就会像孟子那样,浑身都闪耀着大丈夫的浩然正气;就会知恩图报,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爱岗敬业;就会把自己的利益置于相对次要的位置,成为一个真正问心无愧的人。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做人的良心是不应该缺失的。 良心不可欺,欺了良心,就会寝食不安,心神不宁,就会受到来自心底的自我谴责。 “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无论是当官、经商、教书、打工、种田,都应“对得起天地良心”。 一个人应该时时审查自己的良心,做每件事、说每句话都要扪心自问,看看是否伤害了别人。 曾国藩说:“人无一内愧之事,是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做人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做什么事都问心无愧,对父母尽孝,对朋友尽义,对事业尽心,就会一辈子都活得坦然,活得轻松,活得有模有样。否则,就会活在良心的不安和自责之中。 美德、智慧、修养,是我们处世的资本。随和,低调,有良心,是我们待人的原则。
-
千古奇书《仕经》,宦海常青的宝典,权势不衰的指南,值得研读
《仕经》 五代冯道,号长乐老,五代人。他宦海沉浮三十余载,经历了五朝十主,始终宠信不衰,号称“不倒翁”。冯道是做官的专家,免不了有很多为官的心得,这一部《仕经》讲的正是他的做官绝学。 修身第一 武丁借梦用傅说,陈平巧对汉文帝,人心向背关乎治乱,孔子为政以仁,鲁恭以德施政,晏婴关心民间疾苦,决定唐代命运的论争,外表忠厚而内心刻毒的王莽,贤臣的楷模周公,投江报国的忠臣,忠谏而死的比干,子产以德服人 善为者能,善不为者智。 伐欲者成,善舍者得。 为仕讲究忠直,更要讲究策略。 为仕之道,立德在先,立功在后。 民心如秤,不平则倾。 心静则平,平则智,智则不乱,不乱则不衰。 平庸者无誉无毁,优异者怨谤加身。 “舍”便是得,养廉便是护身。 明察第二 见识宏远的荀彧?料事如神的李泌?宋慈智断疑案?武帝不识公孙弘?天下大势指掌中?张良一言定成败?卢杞的奸诈与丑陋?陈宫的悔恨?赵简子巧立继承人?李林甫的伎俩?申不害巧试韩昭侯?江乙设譬说兼听?明察秋毫的 东郭先生?善于知人的潘濬?赵广汉的智术 明察的要义,在于审时度势,谋定思动。 世事,黑白分明者少,以假乱真者多。 察之则明,不察则昏;辨之则明,不辨则昏。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患外不知内,惟患内不知外;不患下不知上,惟患上不知下。 仕途之要义,在于了解上司是否明智,考察下属是否贤能。 善察者见微而知著,人未动而我先知,后发而先制。 知善恶,然后可以任贤良;明时势,然后可以知进退。 远猷第三 李世民助父起兵?史可法舍生取义?公孙鞅变法助强秦?鲁肃见识不凡?诸葛亮隆中定三分?雪夜访普安天下?公仪休爱鱼不收鱼?胡服骑射开新风?难成大事的李密?孙膑思虑深远 有为之人,必深谋之,远虑之,此所谓远猷。 人之趋利,就像飞蛾扑火。只有智者不以近利失远利。 见不远必谋不深,谋不深必事多舛。 谋定思动,是成功者的基本功。 弱者求形强而愈弱,强者求形弱而愈强。 谋小图大,大祸不远。 雅量第四 雅量者忍量也;忍则自安,不忍则危 雅量,是忍,是定,是静。能忍则安,能定则成,静而致远。 进退自如,如闲云野鹤,为人生之至境 器量和见识乃成功的先决条件;雅量于大志中。 刚强者胜不如自己刚的东西,柔弱者则胜比自己更刚强的东西。 事上第五 逢迎可满足上位者的眼前,却毁掉上位者的长远。 丑陋弯曲的木根,常能变成天子手中名贵的器物。 做上位者希望你做的事,然后保持一定的距离,是聪明的。 荣宠所固有的危险与贫穷的危害同样不可低估。 察上过而不忤,知上好而不趋,守身持正,终不殆。 官位高低绝非品行的标志,心计便变得要害了。 事上以忠,任事以勤,不居功,不二过,明时势,知进退。 上位者予取予夺的现实,决定了揣摩上司隐藏起来的心意的重要。 为人宜直,行事宜曲。 御下第六 以恩树德,以严树威,以赏彰功,以罚止过。 赏罚要分明,恩威要并重。 御下以术,终以诚。 不示根底,利用短处,保持距离,乃上位者需领悟的要义。 敬服为上,屈服为中,恐吓为下。 对下属的错误,最好的办法是威慑;宽容而不姑息,严厉而不伤众。 惩罚他要对他的最软弱处。 用人第七 使用人才,在于如何看待人才。大才大用,小才小用,1圣才偏用。 用人所长,便是笼络之道的要义。 用人以道,擒心为上。 对君子用以名,对小人用以利。 用人之道,识人为先,御使后之。 上位者用人,忌凭好恶;小则失,大则衰。 守身第八 聪者获捷利,智者远祸害。 世无常衡,富贵难远,利害常变,唯廉简恒久。 事留有余,功而不居,可保长远。 才高谤来,功大毁至;唯智者不以彰显自居。 强胜弱一时,弱胜强一世。 谋略第九 谋无定法,狡计百端:随心所欲,因势而异。 击敌不如纵敌,引敌至荒谬之境,一击而成。 要想压制对方,就一定先抬高他;要想从对方那里索取,就一定要先给他。 成大事者,靠见识制定,靠胆识完成。 最高的谋略是攻心,最高的智慧是让人心服。 大为无为,大谋无谋,乃谋之至境。 才辩第十 劝诫的时机,比机智的语言更重要。 处世为人,当自以为聪明时,祸患就在下面。 可辩事之对错,不可辩人之对错。 智者只想改变事情的形态,愚者则想改变人心的形态。 时间站在忍者一方,善忍者赢。
-
《学会写作》读书笔记:让写作变得更加轻松
第一章 写作热身 1 写作的五大目标 记录:纪实、故事、小说。记载录入确切发生的故事或切实存在的人物。 表态:评论、声明、说理。首先要弄清事实,其次要观点鲜明,最后要条理清晰。 抒情:歌颂、感慨、情绪。记录和表态都是比较具体的针对人或事的写作,抒情是为了表达某种情感。 说明:科普、广告、信息。用简单明了的文字把问题解释清楚。 应用:计划、报告、总结。用来说明事实,解决实际问题。 2 写作的四大难题及解决方法 3 写作的四大方向 第二章 素材积累 1 感受法积累素材 眼睛:一看主体(样子、打扮、状态);二看环境(时间、地点、周围环境);三看人物的身体语言(肢体语言)。 耳:刻意去用耳朵辨识声音。 鼻&舌:用鼻和舌搜集写作素材,不仅是感知和品尝,更获得全身的感受,通过内心表达情意。 身&意:运用倾诉法,记录情感、情绪最喷薄的状态。 2 采访法积累素材 准备模块:采访前,使用采访清单检查法,列出采访前需要准备的项目。 采访模块:除了解决已准备好的问题,还需要(1)观察细节。被采访者的肢体语言、情绪等;(2)采访挖掘。采访过程中,结合现场的情况,增加追问、寻求解释等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整理模块:一是采访录音整理,还原文字并保证准确性,以及上下文的关系。二是笔记整理,检查采访记录并进行补充和完善。 3 笔记法积累素材 笔记的作用:一、记录想法;二、记录重要的内容。 通常我们所能使用的笔记有两种,一种叫日常笔记,记录自己日常的生活、状态、想法;另一种叫读书笔记,记录书籍的要点,读书心得以及思考。 做笔记的三种方法:摘要法、感触法、延伸法。 感触法就是记录对本书的感悟以及思考。 延伸法能够就书中某一问题继续深入研究。 笔记不单单只是为了记,更是为了把外界的素材化为己用,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 相关书籍《如何阅读一本书》 4 利用网络快速积累素材 搜索引擎:搜索工具 内容大数据:社会关注的焦点 第三章 掌握叙事方法 1 故事叙述法 事件脉络叙述法由三部分构成:故事的起因、故事的经过和故事的结果。 2 金字塔式叙述方法 金字塔原理:在写文章的时候,在开头提出全文的主旨和结论,然后再层层分解,一层层地去解释上面的结论,直至最后,所有的基础要点都能够解释得很清楚。 3 脑洞大开式叙述方法 故事接龙法:顺着某个固定的开头,把故事写完整。我们可以增加人物、编造故事、设置冲突,直至最后结尾。不过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有想象力,故事有逻辑性,故事衔接性好。 第四章 行文的逻辑 1 重要的话放在开头说 一般总结式开头的行文框架是先结论后原因,先全局后细节,先结果后过程。 自然叙述开头,就是把作者想跟读者说的第一句话作为开头。有三个模板可以套用: (1)人称模板,我你他三个人称+感受; (2)托物言志,看似写风景,实则有深意; (3)对话模板,看似自言自语,实为思考对话。 2 让松散的材料连贯起来 3 把孤立的内容变成整体 4 让所有的铺垫为结尾服务 总的来说,文章的结尾有两个属性:在内容上,结尾是文章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承担着总结、归纳、引发思考的任务;在形式上,它又是前面所有铺垫的目标,前面所有的铺垫都是为结尾服务的。 第五章 锤炼语言 1 语言的三层结构 用词:达意、精简、个性化 句式:根据自己的行文习惯找到自己顺手的句式。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1)长句子VS短句子;(2)具体的句子VS抽象的句子;(3)严肃的句子VS幽默的句子;(4)陈述的句子VS抒情、质问的句子。 风格:风格是文章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核,表现出来就是文章的特点和调性。 2 好文章,没废话 词义准确。检查词义是否准确方法:(1)看词语是不是表达了合适的意思;(2)看词语跟句子的搭配,避免句子不通顺;(3)看一个句子是不是有好几种理解,避免歧义。 句意明确。如何做到句意明确,五点检查法:(1)这句话是否可有可无?(2)是否可以精简;(3)是否完整表达了一个意思?(4)用在这里是否合适,跟前文是否矛盾?(5)是否有歧义或产生不恰当的联想? 语意丰富。词语本身的意思;词语的意境。 结构清晰。 写作要有真内容、真想法、真感受。 3 细节处理 4 学会写对话 不仅仅是抓住对话的重点,同时还要用合适的文字对对话进行一定程度的艺术加工。 人物的对话印证着人物的标签,也不断重复着人物的立场,通过对话展示人物的性格、刻画人物形象。 对话一定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我们对各个人群的观察。 5 如何修改文章 总结:写作有技巧,但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不断的输入,不断的观察和思考,和持之以恒的练习。
-
小学数学公式知识点大全
数学是孩子整个教育阶段都要学习的一门课程,它和语文英语构成了总分的三大主力,只要任何一门考不好,孩子就很难进入重点的学习。而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内容相对还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学生得分差距却很大,有孩子次次都能拿满分,而有的孩子考及格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这是为什么呢?万变不离其宗,归根结底还是公式不会活用,这次小编整理了小学数学公式,希望有所帮助。
-
100首训练口才的绕口令(建议收藏)
100首训练口才的绕口令 经常说绕口令,能够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力,并使他们的思维更具敏捷性、灵活性和准确性。 下面这100首绕口令,内容精彩,赶快收藏起来吧~ 1.《捉兔》——一位爷爷他姓顾,上街打醋又买布。买了布,打了醋,回头看见鹰抓兔。放下布,搁下醋,上前去追鹰和兔,飞了鹰,跑了兔。打翻醋,醋湿布。 2.《小猪》——小猪扛锄头,吭哧吭哧走。小鸟唱枝头,小猪扭头瞅,锄头撞石头,石头砸猪头。小猪怨锄头,锄头怨猪头。 3.《白石塔》——白石白又滑,搬来白石搭白塔。白石塔,白石塔,白石搭石塔,白塔白石搭。搭好白石塔,白塔白又滑。 4.《花鸭与彩霞》——水中映着彩霞,水面游着花鸭。霞是五彩霞,鸭是麻花鸭。麻花鸭游进五彩霞,五彩霞网住麻花鸭。乐坏了鸭,拍碎了霞,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5.《四和十》——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说好四和十得靠舌头和牙齿:谁说四十是“细席”,他的舌头没用力;谁说十四是“适时”,他的舌头没伸直。认真学,常练习,十四、四十、四十四。 6.《鹅过河》——哥哥弟弟坡前坐,坡上卧着一只鹅,坡下流着一条河,哥哥说:宽宽的河,弟弟说:白白的鹅。鹅要过河,河要渡鹅。不知是鹅过河,还是河渡鹅。 7.《颠倒歌》——咬牛奶,喝面包,夹着火车上皮包。东西街,南北走,出门看见人咬狗。拿起狗来打砖头,又怕砖头咬我手。 8.《兜装豆》——兜里装豆,豆装满兜,兜破漏豆。倒出豆,补破兜,补好兜,又装豆,装满兜,不漏豆。 9.《狗与猴》——树上卧只猴,树下蹲条狗。猴跳下来撞了狗,狗翻起来咬住猴,不知是猴咬狗,还是狗咬猴。 10.《河里有只船》——河里有只船,船上挂白帆,风吹帆张船向前,无风帆落停下船。 11.《汤烫塔》——老唐端蛋汤,踏凳登宝塔,只因凳太滑,汤洒汤烫塔。 12.《蚕和蝉》——这是蚕,那是蝉,蚕常在叶里藏,蝉常在林里唱。 13.《六十六头牛》——六十六岁的陆老头,盖了六十六间楼,买了六十六篓油,养了六十六头牛,栽了六十六棵垂杨柳。六十六篓油,堆在六十六间楼;六十六头牛,扣在六十六棵垂杨柳。忽然一阵狂风起,吹倒了六十六间楼,翻倒了六十六篓油,折断了六十六棵垂杨柳,砸死了六十六头牛,急煞了六十六岁的陆老头。 14.《任命、人名》——任命是任命,人名是人名,任命人名不能错,错了人名错任命。 15.《枪和糠》——墙上一个窗,窗上一支枪,窗下一箩糠。枪落进了糠,糠埋住了枪。窗要糠让枪,糠要枪上墙,墙要枪上窗。互相不退让,糠赶不走枪,枪也上不了窗和墙。 16.《白果树》——我从伯伯门前过,看见伯爹伯妈门前种着白果树,白果树上站着百十百个白斑鸠,我就拣了百十百块白石头,打那百十百个白斑鸠。 17.《好孩子》——张家有个小英子,王家有个小柱子。张家的小英子,自己穿衣洗袜子,天天扫地擦桌子,王家的小柱子,捡到一只皮夹子,还给后院大婶子。小英子,小柱子,他们都是好孩子。 18.《送花》——华华有两朵红花,红红有两朵黄花,华华想要黄花,红红想要红花,华华送给红红一朵红花,红红送给华华一朵黄花。 19.《皮鞋、蒲鞋》——一只皮鞋,一只蒲鞋,皮鞋补蒲鞋,蒲鞋补皮鞋,皮鞋、蒲鞋,蒲鞋、皮鞋…… 20.《猫鼻子》——白猫黑鼻子,黑猫白鼻子;黑猫的白鼻子,碰破了白猫黑鼻子,白猫的黑鼻子破了,剥了秕谷壳儿补鼻子;黑猫的白鼻子不破,不剥秕谷壳儿补鼻子。 21.《羊和狼》——东边来了一只小山羊,西边来了一只大灰狼,一起走到小桥上,小山羊不让大灰狼,大灰狼不让小山羊,小山羊叫大灰狼让小山羊,大灰狼叫小山羊让大灰狼,羊不让狼,狼不让羊,扑通一起掉到河中央。 22.《盆和瓶》——桌上放个盆,盆里有个瓶,砰砰啪啪,啪啪砰砰,不知是瓶碰盆,还是盆碰瓶。 23.《荷花和蛤蟆》——一朵粉红大荷花,趴着一只活蛤蟆,八朵粉红大荷花,趴着八只活蛤蟆。 24.《画狮子》——有个好孩子,拿张图画纸,来到石院子,学画石狮子。一天来画一次石狮子,十天来画十次石狮子。次次画石狮子,天天画石狮子,死狮子画成了“活狮子”。 25.《小花猫》——小花猫爱画画,先画一朵腊梅花,又画一个小喇叭,带着腊梅花,吹着小喇叭,回家去见妈妈,妈妈见了笑哈哈。 26.《造房子》——捡颗小石子,在地上画个方格子,画好了格子造房子,画个大方格子造个大房子,画个小方格子造个小房子,楼上的房子分给鸽子,楼下的房子分给小兔子。 27.《毛毛和猫猫》——毛毛有一顶红帽,猫猫有一身灰毛。毛毛要猫猫的灰毛,猫猫要毛毛的红帽,毛毛把红帽交给猫猫,猫猫给毛毛几根灰毛。 28.《斗放豆》——黑豆放在黑斗里,黑斗里边放黑豆,黑豆放黑斗,黑斗放黑豆,不知黑豆放黑斗,还是黑斗放黑豆。 29.《瘸子》——北边来了一个瘸子,背着一捆橛子。南边来了一个瘸子,背着一筐茄子。背橛子的瘸子打了背茄子的瘸子一橛子。背茄子的瘸子打了背橛子的瘸子一茄子。 30.《天上七颗星》——天上七颗星,地上七块冰,台上七盏灯,树上七只莺,墙上七枚钉。吭唷吭唷拔脱七枚钉。喔嘘喔嘘赶走七只莺。乒乒乓乓踏坏七块冰。一阵风来吹来七盏灯。一片乌云遮掉七颗星。 31.《花和瓜》——瓜藤开花像喇叭,娃娃爱花不去掐。瓜藤开花瓜花结花,没花就没瓜。吃瓜要爱花,娃娃爱花也爱瓜。 32.《妈妈骂马》——妈妈种麻,我去放马,马吃了麻,妈妈骂马。 33.《白家伯伯》——北贫坡上白家有个伯伯,家里养着一百八十八只白鹅,门口种着一百八十八棵白果,树上住着一百八十八只八哥。八哥在白果树上吃白果,白鹅气得直叫:我饿!我饿! 34.《比锤》——炉东有个锤快锤,炉西有个锤锤快,两人炉前来比赛,不知是锤快锤比锤锤快锤得快?还是锤锤快比锤快锤锤得快? 35.《窝和锅》——树上一个窝,树下一口锅,窝掉下来打着锅,窝和锅都破,锅要窝赔锅,窝要锅赔窝,闹了半天,不知该锅赔窝,还是窝赔锅。 36.《青龙洞》——青龙洞中龙做梦,青龙做梦出龙洞,做了千年万载梦,龙洞困龙在深洞。自从来了新愚公,愚公捅开青龙洞,青龙洞中涌出龙,龙去农田做农工。 37.《分果果》——多多和哥哥,坐下分果果。哥哥让多多,多多让哥哥。都说要小个,外婆乐呵呵。 38.《小毛与花猫》——小毛抱着花猫,花猫用爪抓小毛,小毛用手拍花猫,花猫抓破了小毛,小毛打疼了花猫,小毛哭,花猫叫,小毛松开了花猫,花猫跑离了小毛。 39.《种冬瓜》——东门童家门东董家,童、董两家,同种冬瓜,童家知道董家冬瓜大,来到董家学种冬瓜。门东董家懂种冬瓜,来教东门童家种冬瓜。童家、董家都懂得种冬瓜,童、董两家的冬瓜比桶大。 40.《六叔和六舅》——好六叔和好六舅,借给六斗六升绿绿豆。打罢秋,接住豆,再还六叔六舅六斗六升绿绿豆。 41.《高高山上一条藤》——高高山上一条藤,藤条头上挂铜铃。风吹藤动铜铃动,风停藤停铜铃停。 42.《小牛赔油》—小牛放学去打球,踢倒老刘一瓶油,小牛回家取来油,向老刘道歉又赔油,老刘不要小牛还油,小牛硬要把油还给老刘,老刘夸小牛,小直摇头,你猜老刘让小牛还油,还是不让小牛不油。 43.《植树》——老顾大顾和小顾,扛锄植树走出屋。漫天大雾罩峡谷,雾像灰布满路铺,大顾关注喊小顾。老顾扛锄又提树,雾里植树尽义务。 44.《扁担和板凳》——板凳宽,扁担长,板凳比扁担宽,扁担比板凳长,扁担要绑在板凳上,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扁担偏要板凳让扁担绑在板凳上。 45.《南南有个篮》——南南有个篮篮,篮篮装着盘盘,盘盘放着碗碗,碗碗盛着饭饭。南南翻了篮篮,篮篮扣了盘盘,盘盘打了碗碗,碗碗撒了饭饭。 46.《鸟和猫》——树上一只鸟,地上一只猫。地上的猫想咬树上的鸟,树上的鸟想啄猫的毛。 47.《蒋、墙、杨、羊》——蒋家砌了一垛墙,杨家养了一只羊,杨家羊,撞塌了蒋家的墙,蒋家的墙,压死了杨家的羊,蒋家要杨家赔墙,杨家要蒋家赔羊。 48.《葵花、蓖麻》——胖娃小筐手中拿,来到园中收葵花;小华小篮身上挎,一同进园收蓖麻。胖娃种的葵花花盘大,小华种的蓖麻密麻麻。小华去帮胖娃摘葵花,胖娃去帮小华收蓖麻。小华和胖娃,收了葵花、蓖麻献国家。 49.《四老伯》——郭老伯、骆老伯,毕老伯、柏老伯,郭骆毕柏四老伯,约着城北买菱角,买得菱角阁上剥,菱角壳戳了四老伯的脚。 50.《我有一条狗》——我有一条狗,狗尾拖个斗。走起路来狗关直发抖,不知是狗拖斗,还是斗拖狗。 51.《乌鸦说猪黑》——乌鸦站在黑猪脊上说黑猪黑,黑猪说乌鸦比黑猪还要黑。乌鸦说它身比黑猪黑,嘴不黑,黑猪听罢笑得嘿嘿嘿。 52.《妞妞和牛牛》——牛牛要吃河边柳,妞妞护柳要赶牛,牛牛扭头瞅妞妞,妞妞扭牛牛更牛,牛牛要顶妞妞,妞妞捡起小石头,吓得牛牛扭头溜。 53.《灰猫追花鸟》——灰猫跳,花鸟叫,灰猫听花鸟叫,花鸟瞧灰猫跳。灰猫跳起抓花鸟,花鸟怕灰猫,拔腿就逃掉。 54.《雕与猫》——树上有只雕,地上有只猫,地上的猫想叼走树上的雕,树上的雕啄猫身上的毛,雕吓走了猫,猫赶飞了雕。 55.《两只鹅》——河边两只鹅,一同过了河;白鹅去拾草,黑鹅来搭窝。冬天北风刮,草窝真暖和,住在草窝里,哦哦唱支歌。 56.《胡子骑驴子》——胡子骑驴子,驼子挑螺蛳,胡子撞翻了驼子的螺蛳,驼子拖住胡子的驴子,胡子去打挑螺蛳的驼子,驼子来打骑驴子的胡子,胡子打驼子,驼子打胡子。 57.《上果市》——四个孩子上果市,拿着四个小篮子。花了硬币四毛四,买了十个小柿子。四个孩子出果市,拾了四十小石子。到了家里吃柿子,吃完柿子玩石子。 58.《养鱼》——大渠养大鱼不养小鱼,小渠养小鱼不养大鱼。一天天下雨,下了一天雨。大渠水流进小渠,小渠水流进大渠。大渠里有了小鱼不见大鱼,小渠里有了大鱼不见小鱼。 59.《白猫与黑猫》——庙里有只白猫,庙外有只黑猫。庙里白猫骂庙外黑猫是馋猫,庙外黑猫骂庙里白猫是懒猫。 60.《倒吊鸟》——梁上两对倒吊鸟,泥里两对鸟倒吊。可怜梁上的两对倒吊鸟,惦着泥里的两对鸟倒吊,可怜泥里的两对鸟倒吊,也惦着梁上的两对倒吊鸟。 61.《吃桔子》——吃桔子,剥桔子,桔皮丢在垃圾箱里,不吃桔子,不剥桔子,不把桔皮丢在垃圾箱里。 62.《看豆豆》——小妞妞围个圆兜兜,牛头沟边看豆豆,忽听沟前喊抓牛,妞妞怕牛牛踩豆豆,紧紧抓住牛牛不松手。 63.《小道上》——小王的姜撞翻老杨的缸,老杨的缸碰倒小王的姜。小王放下姜去扶老杨的缸,老杨放下缸去帮小王装姜。 64.《是灯还是星》—天上满天星,地上满山灯,满天星亮满天庭,满山灯接满天星。星映灯,灯映星,分不清是灯还是星。 65.《丽丽和弟弟》——丽丽家来了小弟弟,弟弟叫丽丽出来做游戏,丽丽和弟弟拿不定主意,是做游戏还是玩玩具。 66.《北京和天津》——天津和北京,津京两个音。一是前鼻音,一是后鼻音。如果分不清,请你认真听。 67.《肥猪、肥兔》——小苏要喂猪,老鲁要养兔。老鲁会喂猪,小苏会养兔。老鲁教小苏喂猪,小苏教老鲁养兔。兔肥如猪,满院肥猪、肥兔关不住。 68.《四个头》——天上有日头,地下有石头,嘴里有舌头,瓶口有塞头。天上是日头不是石头,地下是石头不是日头,嘴里是舌头不是塞头,瓶中是塞头不是舌头。 69.《狗、猴过桥》——桥东走来一条狗,桥西走来一只猴。行到桥心碰了头,彼此匆匆跑回头。猴回头来望望狗,狗回头来望望猴,究竟是猴怕狗,还是狗怕猴。 70.《人造神?神造人》宁宁和成成,去看观音神。宁宁说是“人造神”,成成说是“神造人”,宁宁说不服成成,成成说不服宁宁。一道去请教高婶婶,到底是神造人,还是人造神? 71.《梳胡子》——苏州有个苏胡子,湖州有个胡梳子。胡梳子买把斧子做梳子,苏胡子买把梳子梳胡子。 72.《涩柿子与石狮子》——树上结了四十四个涩柿子,树下蹲着四十四头石狮子;树下四十四头石狮子,要吃树上四十四个涩柿子;涩柿子不让石狮子吃涩柿子;石狮子偏要吃涩柿子。 73.《白庙、白猫》——山上有座白庙,地上有只白猫,白发老公公掉了一顶白帽,白猫叼着白帽跑进一白庙。 74.《捉壁虎》——李虎捉壁虎,本是虎捉虎,李虎满屋转,壁虎不敢咬李虎,李虎也捉不住壁虎。 75.《梨和犁》——耕地要用犁,口渴要吃梨。梨子掉下地,沾了一身泥。不要扔了梨,只需洗掉泥。 76.《学捏梨》——盘里放着一个梨,桌上放块橡皮泥。小丽用泥学捏梨,眼看着梨手捏泥,比比,真梨、假梨差不离。 77.《三娘找山羊》——三娘在山上放三只山羊,三只山羊翻过山梁,三娘翻过山梁去找三只山羊。三只山羊躲在杉树旁,三娘找到三只山羊。 78.《东南西北四个阳》——东有荥阳西有咸阳,南有衡阳北有汾阳,荥阳、咸阳,衡阳、汾阳,东南西北四个阳,发音不能走了样。 79.《补裤》——一块土粗布,一条粗布裤,哥哥屋里补布裤,飞针走线自己做。粗布裤上补粗布,土粗布补粗布裤,哥哥穿上粗布裤,艰苦朴素牢记住。 80.《买菜》——小艾和小戴,一起去买菜。小艾把一斤菜给小戴,小戴有比小艾多一倍的菜;小戴把一斤菜给小艾,小艾、小戴就有一般多的菜。 81.《一个人》——这边一个人,挑了一挑瓶。那边一个人,担了一挑盆。瓶碰烂了盆,盆碰烂了瓶。卖瓶买盆来赔盆,卖盆买瓶来赔瓶。瓶不能赔盆,盆不能赔瓶。 82.《分清巾金睛景》——小金到北京看风景,小京到天津买纱巾,看风景,用眼睛,还带一个望远镜。买纱巾,带现金,到了天津把商店进,买纱巾,用现金,看风景,用眼睛,巾、金、睛、景要分清。 83.《花青蛙》——花青蛙,叫呱呱,西瓜地里看西瓜,西瓜夸青蛙背背花,青蛙夸西瓜长得大。 84.《麻字谣》——麻家爷爷挑着一对麻叉口,走到麻家婆婆的家门口。麻家婆婆的一对麻花狗,咬破了麻家爷爷的麻叉口。麻家婆婆拿来麻针、麻线,来补麻家爷爷的麻叉口。 85.《月亮走》——月亮走,我也走,我给月亮提竹篓,竹篓里面装豆豆,送给月亮上的小猴猴,小猴吃了豆豆长肉肉。 86.《画葫芦》——胡图用笔画葫芦,葫芦画得真糊涂,糊涂不能算葫芦,要画葫芦不糊涂,胡图决心不糊涂,画出一只大葫芦。 87.《吃荸荠》——荸荠有皮,皮上有泥。洗掉荸荠皮上的泥,削去荸荠外面的皮,小丽、小艺和小奇,欢欢喜喜吃荸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