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妄,就是拒绝承认客观现实,失了平常心。
用了很多年,在创业历程中学着不以个人主观判断市场,而是第三方思维。
也用了很长时间学会缄默,不再挑出别人主观想象不再指责别人非客观意见,甚至难得说别人是非。学会了淡然看待别人的沉浮迂回,学会放下残酷和现实。不回,不语,不评判。以至于话越来越少,以至于人们觉着我没有以前的激流勇进。对。我藏了起来。不想说了。
有些事。去观测过程。只做能顺当处理出效果的事就好了。因为,有些事,他就是冥冥中自有安排,有定数。需要有耐心地看着被证明而已。但结果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个我能冷静、理智、缄默的过程,趋于更成熟和进化。

害怕什么?这个话题我也在问自己。
1)害怕失败。有多害怕,就有多勇敢。
谁都怕。可我已经失败那么多次了。还怕什么?埋头去做了再说吧。管他的。这是我给人说,也许还有梦想,就是做个独角兽企业吧,产值100亿那种。大家会笑。我说笑就笑呗。管他的。做了再说。谁知道互联网的世界有多少奇迹?21岁写书改变几十万人口小镇的我。当年可没想过失败或者能影响多少人。只有一个信念。就想做完这件事。而且想尽办法。管他的。做了再说。
2)害怕爱。有多害怕,就有多敢爱。
把自己的城堡关闭城门。疗伤过程只有自己可以救赎,任何人都不是解药。害怕爱上人。害怕被人爱上。害怕得到害怕失去。于是。在每一次与人对话后,都不再回复,以沉默着的情绪去想象你的旅途可曾有人陪伴,你的星空是否缺一个我,你的一路风景可有我的词句,听见风,是否觉得是我……然后。再一次关上城门。醒来,便不记得了。
这般理性的克制,得有异于常人的意志力,用每一次想象养着心。直到有一天,她真的活了过来。以异于常人的数倍力量爱得天荒地老淡然长情。
作者:梁宁
相关推荐
-
人字两笔,写尽一生(深度)
一撇一捺写个人 一生一世学做人 人字两笔好书写 人这一生不易做 …… 人字有两笔 一笔写经历,一笔写成长 没有经历的人生不完美 只有经历过 才会懂得人情世故 才会学会如何成长 人字有两笔 一笔写拿起,一笔写放下 做人就要拿得起放得下 拿得起快乐,放得下忧伤 拿得起成功,放得下失败 只拿不放的人,活得累 只放不拿的人,最无味 人字有两笔 一笔写得到,一笔写失去 得到时无需得意 失去时何必叹息 得到,是上天所赐 失去,就潇洒离开 人字有两笔 一笔写顺境,一笔写逆境 顺境中不目中无人 逆境中不小看自己 有顺有逆的人生 才会丰富多彩 那是对人的考验 更是对心的历练 人字有两笔 一笔写付出,一笔写收获 人活一世都要付出 不管付出什么 总会有一些收获 虽然有时结果会不尽如人意 但至少收获了教训 人字有两笔 一笔写青春,一笔写衰老 青春是一本合不上的书 衰老是一本写满了的书 青春年华,回忆最美 衰老之时,阅历最真 人字有两笔 一笔写无悔,一笔写遗憾 无悔的是来世一遭 遗憾的是失去错过 人这辈子 前半生是实习,后半生是起航 不求一生精彩,只求此生无憾! (CCTV4)
-
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与简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 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 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素与简,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 更是一种人生哲学。 0.1 扎克伯格比李嘉诚还有钱, 但在个人生活上十分小气。 无论是发布会、外出活动,还是演讲, 他永远都穿着最普通的T恤和牛仔裤。 平时上班,开的是1.6万美元的本田。 出去旅行,最常去的就餐场所是麦当劳。 李嘉诚戴的表,是西铁城表。 市价1000港元,他已戴了十几年。 他戴的眼镜,也用了十几年了, 曾因度数增加换过镜片,但没换过镜框。 台塑集团王永庆一条毛巾用了27年, 娃哈哈宗庆后一年消费不超过5万元, 吉利李书福很少穿500元以上的衣服, “世界船王”包玉刚一张白纸分五次用。 人活到极致,就是如此,一定是素与简。 一个人越是炫耀什么,内心就越缺少什么。 内心真正富足的人,从不炫耀拥有的一切, 他不告诉别人读过什么书,开过什么车, 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裳, 买过什么珠宝,因为他没有自卑感。 内心越是丰盈,生活越是素简。 0.2 一千多年前,苏轼被贬黄州, 与泗州友人刘倩叔共游南山。 友以蓼菜、新笋等野菜相待, 苏轼品尝后,举箸慨叹:“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轼一生坎坷波折, 仕途几起几落, 在尝尽人生五味之后, 他终于悟得——人间有味是清欢。 清欢之所以好,是因为它对生活的超逸, 不讲究物质的条件,只讲究心灵的品味。 人间最有味的,就是这清淡的欢愉。 生活简单就迷人,人心简单就幸福。 0.3 1845年,美国学者梭罗, 只带了一把斧头, 到瓦尔登湖边建了一间小木屋, 独居了2年零2个月, 以验证自己所悟出的人生真谛: “一个人,只要满足了基本生活所需, 不再戚戚于声名,不再汲汲于富贵, 便可以更从容、更充实地享受人生。” 体验结果,正如他所说: 一个人,放下得越多,越富有。 而后,他写出了著名《瓦尔登湖》: “我们每一天努力忙碌、用力生活, 却总在不知不觉间遗失了什么。 面对不断膨胀的物欲, 我们需要的是一颗能静下来的心。 多余的财富只能够购买多余的东西, 人的灵魂必需的东西, 是不需要花钱购买的。” 多,即是少。少,即是多。 0.4 1664年,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大卫》, 在意大利展出后,震惊了整个欧洲。 大卫英姿飒爽地站立着, 双目炯炯有神凝视前方, 仿佛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大卫,被称为欧洲文艺复兴的最牛雕塑。 记者问:“您是如何雕出大卫的?” 米开朗基罗答:“我去了趟采石场, 看到了一块巨大的大理石, 在它身上,我看到了大卫。 于是,我凿去多余的石头, 只留下有用的,《大卫》就诞生了。” 然后,米开朗基罗说了一句名言: “美就是净化过剩的过程。” 人生就是如此,要想活得美, 就得删繁就简,去掉多余的东西。 0.5 乔布斯家里, 只有一张爱因斯坦照片, 一盏tiffany桌灯, 一把椅子和一张床。 他说:“我喜欢极简生活。” 他把这种极简,也带到了工作中。 1997年,他回到苹果公司。 一上任就迅速砍掉了70%的项目, 随即又砍掉了90%没有特色的产品, 只专注于iMac、iPod、iphone、ipad。 发明iphone4时,他只有一个要求:…
-
白开水,永远比饮料解渴!
不要羡慕别人幸福,生活其实就是一碗白开水。你每天都在喝,不要羡慕别人喝的饮料有各种颜色,其实未必有你的白开水解渴! 人的一生,既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好,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坏。不必去羡慕别人,守住自己所拥有的,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这就是幸福!! 有这么一则寓言:猪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头牛,工作虽然累点,但名声好,让人爱怜。牛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头猪,吃罢睡,睡罢吃,不出力,不流汗,活得赛神仙。鹰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鸡,渴有水,饿有米,住有房,还受人保护。鸡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鹰,可以翱翔天空,云游四海,任意捕兔杀鸡。 这是挺有意思的一种现象,可谓风景在别处,说白了就是不知足。 我们总是不自主地会去羡慕别人所拥有的东西,羡慕别人的工作,羡慕朋友买的新房,羡慕别人的车子,等等。唯独忽视了一点,我们自己也是别人所羡慕的对象。 幸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不是我,怎知我走过的路?怎知我心中的苦与乐? 所以,真的不必去羡慕别人如何如何。好好算算上天给你的恩典,你会发现你所拥有的,绝对比没有的要多出许多。
-
《孙子兵法》中的10大人生启示(收藏)
1.千难万难,判断最难 原文: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解读:孙子讲五个知胜之道,第一条就是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动手之前,你要知道能不能赢。 判断力是创造力的前提,只有在判断中创造,才是真正的创造。 人性的弱点是一厢情愿。西谚云:“我们相信一些事情,不过是因为我们希望他是真的。”我们假定一厢情愿的因素在我们的判断里占三分,那么,当你认为有几分把握的时候,先自己减去三分一厢情愿分。 成功是偶然的,失败是必然的。这个认识很重要,不要轻举妄动。 2.利害关系:先考虑避害,再考虑趋利 原文:不能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解读:不完全了解用兵有害方面的人,就不能完全了解用兵的有利方面。 李嘉诚说,做任何事情先考虑失败。 先能避害,然后才可趋利。因为利今天没有,明天还可以再图。而害却可能让我输掉老本,彻底出局。所以避害比趋利重要得多。 为什么我们的趋利意识总是百倍于避害意识呢?主要是因为侥幸心理,赌一把。有人说,大不了重新来过!不是每个人都有史玉柱的命,出局了就没法重来了,因为那牌局里的人都不白给,你手里没牌了,拿什么入局? 3.以失败为假设前提来思考 原文: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解读:有两样东西最能驱使人犯错,一是利益诱惑,二是焦虑。 我们习惯的思维方式是以成功为假设前提,因为我做一件事,是为了把它干成。我思考、分析、判断、谋划、决策,都是围绕如何能成功。 《孙子兵法》的出发点则不是这样,他是处处以失败为假设前提,其思考、分析、判断、谋划、决策,都是围绕避免失败,减少代价,立于不败之地,然后用计、等待,等待一战而定。 “非战”“非攻”最后还强调一个“非久”。什么意思?是动作要少,关键时候,就来那么一下,最忌讳天天研究,频频动作,反复折腾,做多错多。 4.大事者有三戒,戒贪是第一 原文:利而诱之,乱而取之。 解读:利往往在明处,在眼前,让人激动;而害在暗处,在远处,让人心生侥幸。 我们经常看到人,去做一些利益极小,而隐患极大的事情。为什么呢?因为那利马上可以得到。而那害,那明明白白的害,他却不可救药地认为“不一定”。 不贪心,就不会上当。所有的骗局,都是从“贪”字入手。这不是别人来骗你说工地上挖到宝,是你自己会骗自己。 不要让你的欲望来左右你对利害的判断。 5.忘了本谋,是每个人常犯的毛病 原文:怒而挠之。 解读:这种诡计,主要是针对性格刚烈的敌将。 要始终不忘自己的根本目的、基本策略。 忘了本谋,这是我们每个人常犯的毛病,不仅仅是因为愤怒,任何的干扰都会令我们越来越远离本质的目的,而自己完全意识不到,追求枝节,而忘了本质。 所以佛经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6.我们为什么会中“离间计”? 原文:亲而离之。 解读:这说的是人性的弱点:亲人间的恩恩怨怨。 恩怨恩怨,没有恩就没有怨,有多大恩,就有多大怨。我们和敌人的关系很简单,就是利益之争,打打谈谈。亲人之间的关系则比较复杂,成了爱恨情仇。再说和敌人是竞争关系,是社会的竞争机制。 团队内部成员之间也有竞争关系,因为组织本身也是一个竞争和分配机制。离间计,就是外部竞争者,参与到敌方的内部竞争中去,那就四两拨千斤了。 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要想不中离间计,还是靠领导者自己的人格和胸怀。 7.不能等待,是巨大的性格缺陷 解读:孙子讲了十二条诡道,大多数诡道的出发点是造成对方的错误判断,引诱对方失误。 对方不上当,不失误,怎么办呢?等待,跟他熬,派间谍,各种布置安排。总之,一定要等到平衡打破,胜算已见,才能出战。 孙子的观念是先胜后战,不胜不战。没有胜算就等。 不能等待,是巨大的性格缺陷。一般人总觉得要战斗才是英雄男子汉,不懂得等待是战斗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8.认输的智慧 原文: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解读:如果兵力比敌人少,就深沟高垒,不要出战。或逃匿兵形,让敌人不知虚实,然后全军逃之。 孙子是极其保守谨慎之人,先胜后战,没有胜算就不打。只要兵比敌人少,就不跟他打。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比比皆是,怎么就不能打呢? 这在管理学上叫“沉默的证据”,绝对的大概率事件,都沉默无言,所以你不知道。 而那些小概率事件,以少击多居然打赢的,人人都替他大肆宣扬,三千年的例子累积起来,倒显得比比皆是成了主流了。 人性的特点是要赢,但现实是很可能要输,要懂得认输。 宏碁(qí)的施振荣老先生说:“认输才会赢。”这句话很有哲理。我们也可以说,输了,生活还会继续。输掉的咱们认了,保住和扩大咱们赢得的。 9.成功不靠加长自己的短板,而是靠把长处做得更长 原文: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解读:我们时常有些一厢情愿的痴心妄想,比如所谓“木桶理论”,我们要把自己的最短木块补长,否则加长最长木块是没有用的,无论最长木块有多长,水都会从最短木块的那个缺口漏掉。 这里的最长木块,我的强项,就是我的实;最短木块,我的弱项,就是我的虚。 成功靠加长最短木块吗?非也,靠把最长木块做得更长。弱项就是弱项,要承认自己有弱项,因为我也是人,也有人类的特点。 所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快,人快我变”是一句疯话。正常的战略是什么,是“人无我有,人有我无”,这才是真实世界。 10.单次成败都有偶然因素,而终身成就是用成功消化失败 有史学家说诸葛亮的空城计是编的,我们再讲讲曹操中赵云的空营计。 曹操和刘备争汉中,赵云守别屯,带了几十骑出营查看地形,卒遇曹操大军,赵云且战且退,曹操大军一路追来。赵云退回营中,大开营门,偃旗息鼓。曹操一看,面临A、B两个选择的单选题: 赵云此举,是运用了兵法的哪一条? A. 是“乖其所之,使敌不得与我战也”,是装神弄鬼想把我吓走; B. 是“利而诱之,伏而击之”,派小股部队佯败诱我来,然后设埋伏消灭我。 曹操继续用《孙子兵法》思考,今天这一仗,不是我计划中的,是赵云安排的,如果不碰见他,我根本不会到这儿来。所以,他为主,我为客,他为实,我为虚。所以,应该选B。 曹操交了卷,就退兵了。 所以实际情况往往是偶然的。 但我们不能说曹操的分析是错误的,他的分析是完全正确的,他的决策也是完全正确的。 明明是赵云得手,为什么说曹操正确呢?这就是不能以一次得失的结果来论决策。领导者一天要作出无数的决策,很多关系着生死存亡,很多关系着深远影响。 要所有的决策都正确,是不可能的。现实是什么呢?是用成功消化失败,用正确消化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