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小传:
曾国藩(1811~1872年),字伯函,号涤生,是中国历史上有巨大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一个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
紧接着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
曾国藩毕生服膺程朱理学,又主张兼取各家之长,认为义理、考据、经济、辞章四者不可缺一,但始终将理学放在首要地位。于古文、诗词也很有造诣,被奉为桐城派后期领袖。后人辑其所著诗、文、奏章、批牍等为《曾文正公全集》。
一、阅读必须要专一
读书求学一定要注意专一,这是曾国藩一再强调的。并且把这列为“于读书之道,有必不易者数端”之首。可见其重视的程度,这里不仅是指读书心思之专,而且也是指阅读范围之专。如他读书,读得最多的是经、史。但对经、史这类书,他仍强调要专门阅读,不可拉杂。正像他在给兄弟的信中说:“穷经必专一经,不可泛鹜。”意思是说,如要彻底穷究弄通经学的道理,必先专究一经,不要再分心其他东西。
不仅是读经、史要专一,即使是读诸子百家和文学作品,也要有个专一的态度和方法。他在给六弟的信中说:“若夫经史而外,诸子百家,汗牛充栋。或欲阅之,但当读一人之专集,不当东翻西阅。如读昌黎集,则目之所见,耳之所闻,无非昌黎。以为天地间,除昌黎集而外,更无别书也。此一集未读完,断断不换他集,亦专字诀也。六弟谨记之。”
当时他的六弟正在学诗,并准备从元好问编选各家诗作的《中州集》入手,曾国藩在给他的回信中虽不反对,但以他的目光来看,还是认为读一人的专集为好。他说:“学诗从《中州集》入亦好。然吾意读总集,不如读专集。”他甚至还提出了“经则专守一经,史则专熟一代”的主张。
二、阅读要求明白理解
除了对书要从头至尾通读一遍外,曾国藩认为还不够,还应该求得明白和理解,方为读过。他在给儿子的信中说:“尔读书记性平常,此不足虑。所虑者第一怕无恒,第二怕随笔点过一遍,并来看得明白。此却是大病。若实看明白了,久之必得些滋味,寸心若有怡悦之境,则自略记得矣。尔不必求记,却宜求个明白。”
如果简要一些说,曾国藩认为阅读一本书,能求个明白,得个理解,比记住一些内容还重要。对于读古代的诗文,不仅要识其貌,而且要观其神。
三、阅读要有恒
除了专一以外,曾国藩强调的另一个阅读方法,便是有恒。他认为一个人每天读书不在于过多、过猛,而在于有恒。他这个观点在教人学书法时曾谈起过,在教人读书方法时也一再强调。他在给六弟的信中说:“
每日习字不必多,作百字可耳。读背诵之书不必多,十页可耳。看涉猎之书不必多,亦十页可耳。”
四、阅读要看、读、写、作四者皆备
这种说法很少听到,但曾国藩在给他儿子的信中却提出来了。他说:“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
看者,如尔去年看《史记》、《汉书》、韩文《近思录》,今年看《周易折中》之类是也。
读者,如《四书》、《诗》、《书》、《易经》、《左传》诸经,《昭明文选》,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
至于“写”,他是指的书法写字,认为看、读以后能像练书法似地加以摘要抄写,则最好;
至于“作”,是指练习一类的习文作诗,把看、读、写(做笔记)列为读书方法,前人尚可看到,而曾国藩把“作”(作文习诗)也列为读书方法中的一个环节,却是很新鲜的”不能不说是他的一个发明。
五、读书要连贯,不要随意乱跳乱翻
曾国藩虽政务繁忙,日不暇接,但他还是尽量抽出时间读书,无论读《后汉书》或《王荆公文集》,都是日复一日地从头到尾地看,从不间断,也从不跳跃。他在给六弟的信中说:“无论何书,总须从首至尾通看一遍。不然,乱翻几页,摘抄几篇,而此书之大局精处茫然不知也。”
曾国藩虽然不是一个纯粹的文人,但自幼读书习文,深知读书的重要,也有一些阅读的经验,再加上他的知名度,因而他有关读书方法和治学之道的家书,对后人影响不小。平心而论,他所提出的一套学习方法,虽然仍有浓厚的传统色彩,但其中所说的读书贵专一和有恒,特别是强调深刻理解和“看、读、写、作”四者不可缺一的阅读方法,对我们今人仍是有一定启发意义的。
相关推荐
-
中国象棋谚语大全(耐心揣摩,终成大师)
棋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泱泱国度中,到底有多少条象棋谚语?谁也难以统计。普通谚语,它产生于文字之前;象棋谚语,只能在象棋产生之后而出现,迄今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可怜因为它扎根于民间,绝大多数只能靠“口头禅”流传下来,湮灭了多少?真的难以想象! 象棋谚语历经千年沧桑,能够流传至今,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象棋谚语从语用功能上,它是象棋语言宝库中的“明珠”!从炼义铸形上讲,象棋谚语是象棋先哲们智慧的结晶;是象棋民间语言的艺术火花!它是以“口碑性”顽强地在民间广为流传。 象棋谚语除了具有普通谚语的一般属性,更具有其特殊性。它能在九十个交叉点、三十二枚棋子中浓缩整个世界;浓缩人生哲理!你看,那些谚语既讲知识又阐明道理,真是一套一套的。 谈到棋艺性质时,棋谚告诉我们:“河界三分阔,智谋万丈深”。下棋就是一场斗智:“象棋似布阵,点子如点兵”。 下棋的根本策略是什么?棋谚说:“兵贵神速,抢先入局”。下棋讲究“先”字,棋谚有“弃子争先”;“宁失一马,不失一先”;“得子得先方为胜,得子失先方为输”。 谈到棋子的走法时,棋谚说:“马行日,象走田,炮隔山打,车走直线,将帅不出城,小卒一去不返乡”。 谈到下棋的心态,棋谚说:“临杀勿急,稳中取胜”。强调稳慎时又说:“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棋谚还谈到了象棋各子的威力,车:“一车十子寒”。“车正永无沉底月”。马:“马有八面威风”,“马蹬四方”,“马跳连环不用车”,“马踩无棋”。炮:“空头炮,凶恶难当”。卒:“卒坐宫心,老帅发昏”。将:“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讲到象棋各子的威力欠缺时,棋谚又说:“输棋只因出车迟”。“低头车,阵势虚”。“马退窝心,不死也昏”。“马跳边,易被歼”。“炮进冷苍,难兴风浪”。“孤炮难鸣”。“单车寡炮瞎胡闹”。“高将多危”。“老卒无功”。 马炮争雄互不相让时,棋谚概括两句话:“开局炮胜马,残局马胜炮”。 棋谚还辨证地阐述棋子之间的相克相生:“当头炮,马来招”。“摆上羊角士,不怕马来将”。“马卒难破士相全”。“缺士怕马,缺相怕炮”。“缺士怕双车”。 棋招中最忌什么?棋谚说:“象眼谨防塞”,“马怕蹩脚”,“车入险地”,“炮勿轻发”,“臭棋乱飞象”,“无事不支士”,“将忌暴露”。 什么形势最危险?棋谚说:“连车重炮卧槽马,城里老将挨死打”。“车临头,马挂角,老将活不了”。“小卒坐大堂,将帅活不长”。 下棋的艺德有何讲究?棋谚对旁观者的要求:“观棋不语真君子”。对当局者的要求:“举棋不悔大丈夫”。 棋谚还告诉人们下棋时不要太在乎输赢时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棋是木头块,输了再重摆”。 棋谚还对人间一切事物做了一个精辟的论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读者朋友,你说象棋谚语是否包含了人生的真谛? 象棋谚语 下棋如斗智:“象棋似布阵,点子如点兵”。 下棋的策略:“兵贵神速,抢先入局”。 下棋讲究“先”字:“弃子争先”;“宁失一马,不失一先”;“得子得先方为胜,得子失先方为输”。 棋子的走法:“马行日,象走田,炮隔山打,车走直线,将帅不出城,小卒一去不返乡”。 下棋的心态:“临杀勿急,稳中取胜”。 强调稳慎:“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象棋各子的威力,车:“一车十子寒”,“车正永无沉底月”。马:“八面威风”,“马蹬四方”,“马跳连环不用车”,“马踩无棋”。炮:“空头炮,凶恶难当”。卒:“卒坐宫心,老帅发昏”。将:“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象棋各子的威力欠缺:“输棋只因出车迟”。“低头车,阵势虚”。“马退窝心,不死也昏”。“马跳边,易被歼”。“炮进冷苍,难兴风浪”。“孤炮难鸣”。“单车寡炮瞎胡闹”。“高将多危”。“老卒无功”。 马炮争雄:“开局炮胜马,残局马胜炮”。 棋子之间的相克相生:“当头炮,马来招”。“摆上羊角士,不怕马来将”。“马卒难破士相全”。“缺士怕马,缺相怕炮”。“缺士怕双车”。 棋招最忌:“象眼谨防塞”,“马怕蹩脚”,“车入险地”,“炮勿轻发”,“臭棋乱飞象”,“无事不支士”,“将忌暴露”。 形势危险:“连车重炮卧槽马,城里老将挨死打”。“车临头,马挂角,老将活不了”。“小卒坐大堂,将帅活不长”。 下棋的艺德:“观棋不语真君子”,“举棋不悔大丈夫”。 输赢:“胜败乃兵家常事”。“棋是木头块,输了再重摆”。 人间一切事物:“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闲人指路,一马当先,马到成功。 最险不过当头炮,难防莫非拐弯马。得意之时休大意,小卒过河亦英雄。 擒贼先擒王,先下手为强。攻其要害处,非死即重伤。 车类象棋谚语 输棋只因出车迟,一车十子寒。得势宁可弃车,车不落险地。低头车,阵式虚。单车欲保剑,不能一条线。单车难破士象全,车正永无沉底月。 马类象棋谚语 马不躁进。马有八面威风。一马换双象,其势必英雄。马退窝心,不死也昏。马跳边,易被歼。马怕别腿。马不落角隅。双炮一条绳,残棋马胜炮。独马踩无棋。 炮类象棋谚语 炮勿轻发。开局时,炮不换马。炮头空,恶又凶。炮进冷巷,难兴风浪。孤炮难鸣。有炮需留对方士。残棋炮归家。 卒类象棋谚语 中卒守将门,无事莫轻进。无“叫将”不食中宫卒。卒进不惜身。弃卒开僵局。小卒过河当大车。一卒之微,全局攸关。卒坐宫心,老帅发昏。棋多双卒易胜。一卒功成见太平。老卒无功。 象类象棋谚语 象眼谨防塞。臭棋乱飞象。缺象惧炮攻。象棋象棋,无象无棋。 士类象棋谚语 无事不支士。支起羊角士,不怕马来将。背士将,忌炮攻。支错士,自找事。缺士怕双车。士亏应兑车。 将类象棋谚语 无事不动将。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将忌暴露。高将多危。太师坐椅。将军大脱袍。 双子配合类象棋谚语 车结“霸王”,铁壁铜墙。双马如绞刀,看你往哪逃。连环马气死单车。中路攻坚靠叠炮。一杯不醉两杯醉。二鬼拍门。车心马角,神仙难救。车马冷着。单车寡炮不成棋。翻江轱辘炮,恰是把葱剥。海底捞月。马后炮,把命要。卒坐宫心马一绕,将帅发呆死期到。门东户西守和之规。 多子配合类象棋谚语 三车闹士,神医难治。三仙炼丹,九宫掀翻。三象三士,可成和势。三子归边,将帅喊天。大刀剜心,老将抽筋。插上铁门闩,老帅受熬煎。天地炮响,神兵难挡。审时度势,弈战心理。谋定而后动。临杀勿急。死子不急吃。得先时且忌着忙。欲速不达。棋优不顾家,好比睁眼瞎。强胜易负。欺着莫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下棋最忌随手。 战略规划类象棋谚语 开局务要抢先。善战者求势。欲弃子攻杀,须全局筹划。先固己,再攻人。重守怯攻,智者不为。我势弱,勿轻进。彼强击帅。我弱求和。劣势不妨搏杀。宁失子,不失先。得子失先非上策。 战术运用类象棋谚语 调虎离山。围魏救赵。声东击西。暗渡陈仓。金蝉脱壳。釜底抽薪。避实击虚。兵贵神速。擒贼擒王。勇者致胜。善出奇兵。巧用等着。妙使顿挫。双重威胁。借势谋子。弃小图大。顺水推舟。 把握全局类象棋谚语 积小胜为大胜。恋子莫如弃之。胜棋不闹事。微隙在所必乘。两利相权就其重。两害相衡择其轻。前车之鉴。棋错一着,满盘皆输。真假先手,辨清再走。骄兵必中计。良机稍纵即逝。授人以隙,后悔无及。输棋只因次序错。棋忌只看一角。莫放虎出笼。不贪食饵兵。失先弃子却无成。贪攻忘危棋势溃。恋战必酿祸。入局勿贪。当局者迷。 《适情雅趣》棋经论 夫弈棋者,要专心绝虑静算,待敌坦然无喜怒挂怀。大抵一局之中,千变万化。如车前马后,发炮逐卒;如电掣雷轰,炮辅卒行,逼近士象,如狼奔虎跃。顺手炮,先要车活;列手炮,补士要牢;士角炮,急使车冲;当头炮,车横将路;破象局,中心进卒;解马局,车炮先行;巡河车,赶子有功;归心炮,破象得法;辘轳炮,抵敌最妙;重叠车,兑子偏宜;马飞过角,车便巡河。未得路莫离本位,已得势便可争先。鸳鸯马,内顾保寨;骑河炮,河岸拦车;骑河车,禁子得力;两肋车,助卒过河;正补士,等他车路;背士将,忌炮来攻。我势弱勿轻进;彼势强弃便攻。弃子须要得先;提子莫教输手。急赶将有后着可行;慢入悻无内子宜动,士象全或可求和;士象亏兑他车卒,算隐着要成杀局;使急着,恐悻不免。得先时,切忌着忙;输车时,还叫心定。子力猛,局中寻胜;子力宽,即便寻和。学者详察斯言,可为国手矣! 橘中秘·全旨 棋虽曲艺,义颇精微,必专心然后有得,必合法然后能超。大抵全局之中,千变万化,有难殚述,然其妙法,必不能出乎范围。如顺手炮,先要车活;列手炮,须补士牢;入角炮,使车急冲;当头炮,横车将路;破象局,中卒必进;解马局,车炮先行;巡河车,赶子有功;归心炮,破象得法;辘轳炮,抵敌最妙;重叠车,兑子偏宜;鸳鸯马,内顾保寨;蟹眼炮,两岸拦车;骑河车,禁子得力;两肋车,助卒过河;正补士,防车得照;背士将,忌炮来攻。弃子须要得先,捉子莫教落后。士象全,可去马兵;士象亏,兑他车卒;算稳着,成杀局方进;使急着,有应子宜行;得先时,切忌着忙;失车去,还叫心定;子力猛,必须求胜;子力宽,即便寻和。此局中之定法,决胜之大略也,有能详察斯言,参玩图势,则国手可几矣。 橘中秘·歌诀 当头炮诀 起炮在中宫,比诸局较雄,马常守中卒,士上将防空。 象要车相护,卒宜左右攻,若将炮临敌,马出渡河从。 士角炮诀 炮向士角安,车行二路前,过河车炮上,炮又马相连。 先车图士象,马将炮向前,敌人轻不守,捉将有何难。 飞炮诀 炮起边塞上,翻卒势如飞,横并当头妙,冲前落角宜。 乘虚士可得,有隙象先图,夹辅须车力,纵横马亦奇。 象局诀 象局势常安,中宫士必鸳,车先河上立,马在后遮拦。 象眼深防塞,中心卒莫前,势成方动炮,破敌两旁边。 破象局诀 一炮在中宫,鸳鸯马去攻,一车河上立,中卒向前冲。 引车塞象眼,炮在后相从,一马换双象,其势必英雄。 橘中秘·残局说 棋有残局,补全盘之未备也。全盘子多而难明,残局子少而易悟,尤可取法。况得其一诀,便可触类引申,其于全盘所俾实倍至。如局本成和,贵乎能守。惟刚愎自用,锐其攻而布其胜,胜不可寻,而反致失中,败且随之。局固可胜,贵乎善谋。彼昏不知,馁于进而诿于和,和已自慊,而安敢他谋,子并弃之,此皆不审局面之误也。故必确有持循,方可为法。是集余从旧谱殚精毕虑,务别雌雄,精阐识未,使胜者必胜,和者必和,至无余蕴而后敢录焉。共得百四十局,伸其说者十之五,订其谬者十之三,间亦有窃附云。
-
《鬼谷子》全文及译文
内容简介: 《鬼谷子》,战国著名道家,纵横家鼻祖“鬼谷子”王诩的著作。《鬼谷子》,又名《捭阖策》。据传是由鬼谷先生后学者根据先生言论整理而成。该书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鬼谷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转丸、胠乱)失传。(一说二十一篇,一说十七篇) 纵横家(以《鬼谷子》为代表)的哲学观,深受《老子》哲学的影响。纵横家的道家思想体现在其纵横“裨阖”的社会活动之中;纵横策士们在道家思想的指导下,力求“变动阴阳”,从而达到“柔弱胜刚强”的目的。 《鬼谷子》作为纵横家游说经验的总结,它融会了鬼谷子毕生学术研究的精华,其价值是不言自明的。该书作为纵横家的代表著作,为后世了解纵横家与道家的思想提供了不少的参考。 明正统《道藏.太玄部》收录《鬼谷子》一书,不录注者姓名。然其注多避唐讳,盖唐尹知章所注。 鬼谷子,姓王名诩,又名王禅,号玄微子。战国显赫人物,华夏族,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一说春秋战国卫国朝歌(河南淇县)人;一说是战国魏国邺地(河北临漳)人;一说陈国郸城(河南郸城县)人。 著名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纵横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学问,因隐居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常入山采药修道,于嵩山东南学仙。“王禅老祖”是后人对鬼谷子的称呼,为老学五派之一。老学:苏张(苏秦和张仪) 、 鬼谷一派;申、 韩一派; 杨朱一派;庄、 列一派;尹文一派。 他通天彻地,智慧卓绝,人不能及。一曰数学,日星象纬,在其掌中,占往察来,言无不验;二曰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兵,鬼神不测;三曰言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词吐辩,万口莫当;四曰出世,修真养性,祛病延年,服食导引,平地飞升。 二千多年来,兵法家尊他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谋略家尊他为谋圣,名家尊他为师祖。 《鬼谷子》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周朝衰微,无实际控制能力,中原各国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各国间战争日益加剧。根据许倬云编写的统计材料,公元前722—前464年的259年中,只有38年没有战争。各国之间的竞争,也间接带动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于是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应运出现了,这就是士。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方面,地位虽然较低,但很多是有学问有才能的人,有的是通晓天文、历算、地理等方面知识的学者,有的是政治、军事的杰出人才。其代表人物如孟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以及商鞅、申不害、许行、陈相、苏秦、张仪等,都是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或科学家。 由于士的出身不同,立场不同,因而在解决或回答现实问题时,提出的政治主张和要求也不同。他们著书立说,争辩不休,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许多学派。鬼谷子是当时的纵横家,也是活跃于外交舞台上的名士张仪、苏秦的老师,俗称“鬼谷先生”。《史记》的《苏秦列传》和《张仪列传》都说他们“习之于鬼谷先生”,“俱事鬼谷先生学术”。鬼谷子因隐居于鬼谷,以地得名。在战国时代频繁的外交活动和热烈的“百家争鸣”的激励下,他曾经东行游学于齐、魏等国,在那里授徒讲学。并在齐国留下其宝贵的讲稿。据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战国纵横家书》记载,苏秦约与燕昭王处于同时代,而张仪则与秦惠文王处于同时代,苏秦的活动年代要比张仪晚二三十年。他们先后在鬼谷先生处学习游说技术,后来都成为著名的外交活动家,在合纵连横的兼并战争中建过功业,这些都先后为《鬼谷子》的成书创造了条件。 鬼谷诡秘,社会纵横、自然地理、宇宙天地玄妙;其才无所不窥,诸门无所不入,六道无所不破,众学无所不通!证得弟子门人无数,翻云覆雨,惊世骇俗,后皆大有作为。鬼谷堪称万圣先师,绝不为过!鬼谷子不仅有经天纬地之才,还胸怀悲天悯人的救世之心,为了终结战国数百年乱局,不再战火连绵,拯救天下苍生,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鬼谷子其具体生卒年不详,活跃于春秋末至战国时期,史称东周卫国人,在世数百年,后不知去向,师从老子。常年入清溪云梦山鬼谷采药修道,被誉为千古奇人。是中国历史上极其神奇且神秘的人物!鬼谷子身怀旷世绝学,既通晓自然宇宙玄妙,又会奇门百家!鬼谷子培养了: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商鞅、李斯、吕不韦、白起、李牧、王翦、徐福、毛遂、范蠡、甘茂、乐毅、魏昂、茅蒙、要离、范雎、猗顿、田穰苴、蔡泽、邹忌、郦食其、司马错、蒯通、黄石、公孙衍、魏僚、曹刿、荀跞、魏章、西门豹、魏成、王龁、文种、田骈、白圭、计然、吕耕、范睢、李冰、赵奢、田单、李悝、匡章、陈轸、许行、石申、甘德、剧辛、邹衍、郭纵等500多位精英,这些弟子进山之前都是无名小卒,出山后个个大放异彩,出将入相,名流千古! 而各家中又以兵家与纵横家者成就最为显著且最为人所熟知!“关于兵家的代表人物:白起战无不克,王翦横扫六国。关于纵横家的代表人物:一人之言,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胜过百万雄师!”苏秦和张仪,太史公司马迁就曾在其《史记》中郑重写道:“此二人真乃倾危之士也!”一笑则而天下兴,一怒使诸侯惧。《孟子.滕文公下》。鬼谷之厉害,由此可见一斑! 鬼谷门人遍布各地、风云一时,个个都建立了不朽之功业:庞涓遇羊而荣,孙膑逢战不输,苏秦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做秦国宰相;还有商鞅李斯,一个为孝公改革变法,一个助始皇一统山河!至于后来东渡日本的徐福,据传则成了日本的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如今日本民间遍立庙堂在朝拜,很多日本人甚至公开声称自己就是徐福后代,并留有家传徐氏族谱可供阅览。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日本著名企业家大桥武夫,德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宾格勒等世界精英名流都曾仔细深入研读鬼谷子的智慧,给予鬼谷先生崇高赞誉。在台湾,鬼谷子的影响也非常之大。上世纪五十年代,学者陈英略就出版了《鬼谷子的心理作战方法与理论》一书,引起广泛注意,被马上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当时美国驻台湾军事顾问团团长蔡斯亲自为此书作序。 在国内,军事理论界、史学界、经济学者、外交界等对鬼谷子的研究方兴未艾,鬼谷子的学术思想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1994年和2001年,两次召开的全国性的鬼谷子学术思想研讨会,引起了海内外学者的强烈反响。近几年中,发表于各种报刊的鬼谷子研究文章达数千篇,新出版的研究专著一百多种。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广,层次越来越深。 作为先秦历史文化宝库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鬼谷子的学术思想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和推崇,鬼谷子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0多年来,为了纪念鬼谷子和他的母亲王圣母的功德,全国各地的世代善男信女为其建祠立庙,重塑金身,四季香火旺盛,民间以传统方式打櫵歌舞,来表达故乡人民对鬼谷子和其母亲的怀念。 目录: 捭阖第一 反应第二 内楗第三 抵戏第四 飞箝第五 忤合第六 揣篇第七 摩篇第八 权篇第九 谋篇第十 决篇第十一 符言第十二 转丸第十三 却乱第十四 盛神法五龙 养志法灵龟 实意法腾蛇 分威法伏熊 散势法鸷鸟 转圆法猛兽 损悦法灵蓍 持枢 中经 捭阖第一 【原文】 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驰或张。 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审定有无,与其虚实,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实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离合有守,先从其志。 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故捭者,或捭而出之,而捭而内之。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反出、反复、反忤必由此矣。 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必豫审其变化。吉凶大命系焉。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矣捭阖,制之以出入。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为小无内,为大无外;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随而入;阳还终阴,阴极反阳。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 【注释】 捭:〔音bai3〕分。 阖:〔音he2〕关。 稽:〔音ji1〕考。 朕:〔音zhen4〕迹象。 牧:处理。 内:接纳;忤:逆。 【译文】 纵观古今历史,可知圣人生活在世界上,就是要成为众人的先导。通过观察阴阳两类现象的变化来对事物作出判断,并进一步了解事物生存和死亡的途径。计算和预测事物的发生过程,通晓人们思想变化的关键,揭示事物变化的征作兆,从而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所以,圣人在世界上的作用始终是一样的。事物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然而都各有自己的归宿;或者属阴,或者归阳;或者柔弱,或者刚强;或者开放,或者封闭;或者松驰,或者紧张。 所以,圣人要始终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度量对方的智谋,测量对方的能力,再比较技巧方面的长处和短处。至于贤良和不肖,智慧和愚蠢,通用性和怯懦,都是有区别的。所有这些,可以开放,也可以封闭;可能进升,也可以辞退;可以轻视,也可以敬重,要靠无为来掌握这些。考察他们的有无与虚实,通过对他们嗜好和欲望的分析来揭示他们的志向和意愿。适当贬抑对方所说的话,当他们开放以后再反复考察,以便探察实情,切实把握对方言行的宗旨,让对方先封闭而后开放,以便抓住有利时机。或者开放,使之显现;或者封闭,使之隐藏。开放使其显现,是困为情趣相同;封闭使之隐藏,是因为诚意不一样。要区分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就要把那些计谋研究明白,计谋有与自己不相同的和相同的,必须有主见,并区别对待,也要注意跟踪对方的思想活动。 如果要开放,最重要的是考虑周详;如果要封闭,最重要的是严寒机密。由此可见周全与保密的重要,应当谨慎地遵循这些规律。让对方一放,是为了侦察他的真情;让对方封闭,是为了坚定他的诚心。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使对方的实力和计谋全部暴露出来,以便探测出对方的程度和数量。圣人会因此而心思索,假如不能探测出对方的程度和数量,圣人会为此而自谓封闭,或者是通过封闭来自我约束;或者是通过封闭使别人被迫离开。开放和封闭是世界上各种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开放和封闭都是为了使事物内部对立的各方面发生变化,通过一年四季的开始和结束使万物发展变化。不论是纵横,还是离开、归复、反抗,都必须通过开放或封闭来实现。 开放和封闭是万物运行规律的一种体现,是游说活动的一种形态。人们必须首先慎重地考察这睦变化,事物的吉凶,人们的命运都系于此。口是心灵的门面和窗户,心灵是精神的主宰。意志、情欲、思想和智谋都要由这个门窗出入。因此,用开放和封闭来的把守这个关口,以控制出入。所谓“捭之”,就是开放、发言、公开;所谓“阖之”,就是封闭、缄默、隐匿。阴阳两方相谐调,开放与封闭才以有节度,才能善始善终。所以说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嗜好、财货、得意、情欲等,属于“阳”的一类事物,叫做“开始”。而死亡、忧患、贫贱、羞辱、毁弃、损伤、失意、灾害、刑戳、诛罚等,属于“阴”的一类事物,叫作“终止”。凡是那些遵循“阳道”的一派,都可以称为“新生派”,他们以谈论“善”来开始游说;凡是那此遵循“阴道”的一派,都可以称为“没落派”,他们以谈论“恶”来终止施展计谋。 关于开放和封闭的规律都要从有阳两方面来试验。因此,给从阳的方面来游说的人以崇高的待遇,而给从阴的方面来游说的人以卑下的待遇。用卑下的来求索微小,以崇高来求索博大。由此看来,没有什么不能出去,没有什么不能进来,没有什么办不成的。用这个道理,可以说服人,可以说服家,可以说服国,可以说服天下。要做小事的时候没有“内”的界限;要做大事的时候没有“外”有疆界。所有的损害和补益,离去和接近,背叛和归附等等行为,都是运用阴、阳的变化来实行的。阳的方面,运动前进;阴的方面,静止、隐藏。阳的方面,活动显出;阴的方面,随行潜入。阳的方面,环行于绺和开端;阴的方面,到了极点显就反归为阳。凡是凭阳气行动的人,道德就与之相生;凡是凭阴气而静止的人,开拓热就与之相成。用阳气来追求阴气,要靠道德来包容;用阳气来结纳阳气,要用外来约束。阴阳之气相追求,是依据并启和关闭的原则,这是天地阴阳之道理,又是说服人的方法,是各种事物的先异,是天地的门户。 反应第二 【原文】 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复以验来;反以知古,复以知今;反以知彼,复以知此。动静虚实之理不合于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复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 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 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其犹张□纲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纲也。常持其纲驱之。 己反往,彼复来,言有象比,因而定基,重之、袭之、反之、复之,万事不失其辞。圣人所愚智,事皆不疑。 故善反听者,乃变鬼神以得其情。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变象比必有反辞以远听之。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欲开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同声相呼,实理同归。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牧下。此听真伪,知同异,得其情诈也。动作言默,与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见其式;皆以先定为之法则。以反求复,观其所托,故用此者。 己欲平静以听其辞,观其事、论万物、别雄雌。虽非其事,见微知类。若探人而居其内,量其能,射其意;符应不失,如□蛇之所指,若弈之引矢;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其见形也,若光之与影;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铁;若舌之取燔骨。其与人也微,其见情也疾;如阴与阳,如圆与方。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进退左右,以是司之。己不先定,牧人不正,是用不巧,是谓忘情失道。己审先定以牧人,策而无形容,莫见其门,是谓天神。 【译文】 在古代能以“大道”来化育万物的圣人,其所作所为都能与自然的发展变化相吻全。反顾以追溯既往,再回首以察验未来;反顾以考察历史,再回首以了解当今;反顾以洞察对方,再回首以认识自我。动静、虚实的原则,如果在未来和今天都得不到应用,那就要到过去的历史中去考察前人的经验。有些事情是要反复探索才能把握的,这是圣人的见解,不可不认真研究。 人家说话,是活动;自己缄默,是静止。要根据别人的言谈来他的辞意。如果其言辞有矛盾之处,就反复诘难,其应对之矢就要出现。语言有可以模拟的形态,事物有可以类比的规范。既有“象”和“比”存在,就可以预见其下一步的言行。所谓“象”就是模仿事物,所谓“比”,就是类比言辞。然后以无形的规律来探求有声的言辞。引诱对方说出的言辞,如果与事实相一致,就可以刺探到对方的实情。这就像张开网捕野兽一样,要多设一些网,江集在一起来等待野兽落入。如果把捕野兽的这个办法也能应用到人事上,那么对方也会自己出来的,这是钓人的“网”。但是,如果经常拿着“网”去追逐对方,其言辞就不再有平常的规范,这时就要变换方法,用“法象”来使对手感动,进而考察对方的思想,使其暴露出实情,进而控制对手。自己返过去,使对手返回来,所说的话可以比较类推了,心里就有了底数。向对手一再袭击,反反复复,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通过说话反映出来,圣人可以诱惑愚者和智者,这些不必再怀疑。 古代善于从反面听别人言论的人,可以改变鬼神,从而刺探到实情。他们随机应变很得当,对对手的控制也很周到。如果控制不周到,得到的情况就不明了,得到的情况不明了,心里底数就不全面。要把模仿和类比灵活运用,就要说反话,以便观察对方的反映。想要讲话,反而先沉默;想要敞开,反而先收敛;想要升高,反而先下降;想要获取,反而先给与。要想了解对方的内情,就要善于运用模仿和类比的方法,以便把握对方的言辞。同类的声音可以彼此响应,合乎实际的道理会有共同的结果。或者由于这个原因,或者由于那个原因;或者用来侍奉君主,或者用来管理下属。这就要分辨真伪,了解异同,以分辨对手的真实情报或诡诈之术。活动、停止,应该说、沉默都要通过这些表现出来,喜怒哀乐也都要借助这些模式,都要事先确定法则。用逆反心理来追索其过去的精神寄托。所以就用这种反听的方法。自己要想平静,以便听取对方的言辞,考察事理,论说万物,辨别雄雌虽然这不是事情本身,但是可以根据轻微的征兆,探索出同类的大事。就像刺探敌情而深居敌境一般,要首先估计敌人的能力,其次再摸清敌人的意图,像验合符契一样可靠,像螣蛇一样迅速,像后羿张弓射箭一样准确。 所以要想掌握情况,要先从自己开始,只有了解自己,然后才能了解别人。对别人的了解,就旬比目鱼一样没有距离;掌握对方的言论就像声音与回响一样相符;明了对方的情形,就像光和影子一样不走样;侦察对方的言辞,就像用磁石来吸取钢针,用舌头来获取焦骨上的肉一样万无一失。自己暴露给对方的微乎其微,而侦察对手的行动十分迅速。就像阴变阳,又像阳转阴、像贺变方,又像方转贺一样自如。在情况还未明朗以前就圆略来诱惑对手,在情况明朗以后就要用方略来战胜对方。无论是向前,还是向后,无论是向左,还是向右,都可用这个方法来对待。如果自己不事先确定策略,统帅别人也无法步调一致。做事没有技巧,叫做“忘情失道”,自己首先确定斗争策略,再以此来统领众人,策略要不暴露意图,让旁人看不到其门道所在,这才要以称为“天神”。 内楗第三 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 事皆有内楗,素结本始。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货,货结以采色。用其意,欲入则入,欲出则出;欲亲则亲,欲疏则疏;欲就则就;欲去则去;欲求则求,欲思则思。若蚨母之从子也;出无间,入无朕。独往独来,莫之能止。 内者,进说辞也。楗者,楗所谋也。欲说者务稳度,计事者务循顺。阴虑可否,明言得失,以御其志。方来应时,以和其谋。详思来楗,往应时当也。夫内有不合者,不可施行也。乃揣切时宜,从便所为,以求其变。以变求内者,若管取楗。言往者,先顺辞也;说来者,以变言也。善变者审知地势,乃通于天,以化四时,使鬼神,合于阴阳,而牧人民。 见其谋事,知其志意。事有不合者,有所未知也。合而不结者,阳亲而阴疏。事有不合者,圣人不为谋也。 故远而亲者,有阴德也。近而疏者,志不合也。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去而反求者,事中来也。日进前而不御者,施不合也。遥闻声而相思者,合于谋待决事也。 故曰: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得其情乃制其术,此用可出可入,可楗可开。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楗万物。 由夫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先取诗书,混说损益,议论去就。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外内者,必明道数。揣策来事,见疑决之。策无失计,立功建德,治名入产业,曰楗而内合。上暗不治,下乱不□,楗而反之。内自得而外不留,说而飞之,若命自来,己迎而御之。若欲去之,因危与之。环转因化,莫知所为,退为大仪。…
-
Python连接MySQL数据库方法介绍(收藏)
作者 | CDA数据分析师 来源 | CDA数据分析研究院 本文涉及到的开发环境: 操作系统 Windows 10 数据库 MySQL 8.0 Python 3.7.2 pip 19.0.3 两种方法进行数据库的连接分别是PyMySQL和mysql.connector 步骤: 连接数据库 生成游标对象 执行SQL语句 关闭游标 关闭连接 PyMySQL PyMySQL : 是封装了MySQL驱动的Python驱动,一个能使Python连接到MySQL的库 环境要求:Python version >= 3.4 PyMySQL安装 安装 Win键+X键再按I键,调出Windows PowerShell窗口,输入 pip install PyMySQL 回车 运行结果如下则安装成功 pip version ===19.0.3 查看版本 查看PyMySQL的版本,输入 pip show PyMySQL 回车 利用PyMySQL连接数据库 首先我们的MySQL数据库已安装,且已建好名为test的数据库,其中有名为student的表 import pymysql #连接数据库 conn=pymysql.connect(host = ‘127.0.0.1’ # 连接名称,默认127.0.0.1 ,user = ‘root’ # 用户名 ,passwd=’password’ # 密码 ,port= 3306 # 端口,默认为3306 ,db=’test’ # 数据库名称 ,charset=’utf8′ # 字符编码 ) cur = conn.cursor() # 生成游标对象 sql=”select * from `student` ” #…
-
15个社会定律,简单却惊人
15条社会定律,虽然简单,终生受用。 人生天地间,总有一些定律真言,它们最简单,却又是最真实深刻的。 有时你对他们一笑而过,它们却让你刻骨铭心。 1. 错误定律 别人全部都不对,那就是自己的错。 2. 效果定律 在伤口上落泪和在伤口上撒盐,效果是一样的。 3. 嫉妒定律 人们嫉妒的往往不是陌生人的飞黄腾达,而是身边的人飞黄腾达。 4. 方圆定律 人不能太方,也不能太圆,一个会伤人,一个会让人远离你,因此人要椭圆。 5. 口水定律 当你红得让人流口水时,关于你的口水就会多起来。 6. 风雨定律 爱情经得起风雨,却经不起平淡; 友情经得起平淡,却经不起风雨。 7. 成就定律 如果你没有成就,你就会因平庸而没有朋友; 如果你有了成就,你却可能会因卓越而失去朋友。 8. 馅饼定律 当天上掉下馅饼的时候,小心地上也有个陷阱在等着你。 9.错误定律 人们日常所犯的最大错误,是对陌生人太客气,而对亲密的人太苛刻。 10.评价定律 不必好奇别人怎样评价你,想想你是怎样评价他的。 11. 葱蒜定律 太拿自己当根葱的人,往往特别善于:装蒜。 12. 流言定律 流言是写在水上的字,注定不持久,但是又传得飞快。 13. 害怕定律 生手怕熟手,熟手怕高手,高手怕失手。 14. 傻瓜定律 把人家都当傻瓜,那一定是自己傻到了家。 15. 难过定律 为你的难过而快乐的,是敌人; 为你的快乐而快乐的,是朋友; 为你的难过而难过的,就是那些该放进心里的人。
-
勤,改变命运!善,改变人生!
业,不可不勤, 人,不可不善。 勤快的人,容易满足, 心善的人,容易幸福。 靠自己赚取金钱, 靠人品赢得感情。 与他人相处, 热情简单,真诚大度, 不勾心斗角,不坑蒙拐骗。 事咱踏踏实实的做, 路一步一个脚印走! 天上不会掉馅饼, 地上却只有陷阱。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有的只是跌跌撞撞在途中。 话不用说出来给谁听, 事却要做给自己看, 描绘梦想不如前进一步, 依靠别人不如努力付出! 这个社会太现实, 有好处时,有人惦记, 有难处时,无人援手。 他人的好要记住, 他人的坏懂饶恕, 让步,不是认输,而是心安, 包容,不是妥协,而是重情。 与人相处是门艺术, 不戳人伤疤,不揭人短处, 给他人留下余地, 也是给自己留福气, 坚持善心无需谁称颂什么, 但求踏实不把谁愧对! 勤,改变命运, 善,改变人生。 这辈子只能回一次, 不要让懒惰困住了脚步, 不要让恶意影响了自己, 再累,别轻易放弃, 再难,别失掉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