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略谈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散文的不同
要了解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散文的不同,首先要了解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有哪些呢?有以下五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其中,记叙,说明,议论也是常用的三大文体,散文则属于文学体裁。
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
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作用也比较多。
记叙文离不开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等具体特征描绘出来。一般分为人物描写或景物描写。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记叙文离不开抒情和议论,以使感情得到升华,使中心得到升华。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具体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通过讲事实、说道理等方法对人物或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通常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植物、文具、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显然,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的文体、说明文以说明为主的文体,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的文体。
散文属于文学体裁的一种。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这是狭义上的散文。其特点是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就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相关推荐
-
经常读书的人,在这5方面就是比你有优势!
读书与不读书,其实只是一个表象,懂不懂得思考才是关键。关于读书中的书,首先要排除掉那些以娱乐、消遣为主的,如网络小说等的书籍。其次我们探讨的是经常读书和不读书的差别,而不是偶尔读书和不读书。 读书,本质上是一个认识和学习的过程,跟所有的认识方法和学习手段一样。就像你要达到A这个终点,现有123456这六条路可以到达这个A点,区别只在于这条路是不是好走、沿途的风景如何、到达所需要消耗的时间和精力的差异。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读书就是那一条相对好走、风景也还不错且效率比较高的到达A点的“路”。 一、知识储备 这一点最好理解,也最直观。经常读书的人,无论是知识量、深度还是知识的新鲜度都远大于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人很多知识压根就无法了解到,或者了解的很表面。 在这里,知识还仅仅是知识,还没有形成力量,一旦形成力量,其中间的差距就显现出来了。如果你不读书,没有知识储备,后续的力量也就会出现后劲不足的状况。最最简单的例子:你和朋友、同时、老板聊天或探讨问题的时候,你就跟不上他们的思路、理解不了所讲的内容(如果这个时候有比较对象,就更尴尬了)。如果经常出现这种问题,结果就不用多说了吧? 二、思维方式(经常读心理学、经济学、营销学、社会学等方面的书籍中体现的比较明显。) 1、经常读书的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有广度也有深度,更容易透过现象看本质,恰当好处的解决问题;而大多数不读书的人,看到的都是表面的、肤浅的问题,解决问题也只能从表面简单粗暴的去处理。 因为面对一个问题,你所能做的就是从你已知的“知识库”中寻求答案。比如一个高数问题,你用你已知的中学数学知识来解答,能解答出来的概率是很小的;再比如“你为什么买不起房”这个问题,大部分人的解读就是:因为穷,工资跟不上房价这些。可事实上这并不是关键,里面还有经济问题、土地供给、国家调控、教育和人才问题等等。 2、独立思考能力的差距。经常读书的人,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更加独立和理性;相反的则比较从众和感性。比如:一个产品被炒热之后的跟风消费(事实上你并不需要);被媒体、大V或商家的诱导、煽动,而丧失了自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做出一些傻气、甚至危害他人的事情。 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做木偶,但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都被一根根“线”给操控者。读书所体现出来的好处就是帮你“识别和剪断”那些非良性的,对你没有好处也无任何意义的线。 三、精神层面 从精神层面来讲,人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愉悦的动物,世界上唯一的那种动物。这种动物是需要通过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或者说是重要渠道,便是对图书的阅读。 精神上强大的人是不畏惧现实的,精神上富有的人是不抱怨现实的。而不畏惧和不抱怨的心里是取得成功、收获幸福最大的依仗。而在书籍中,你会看到形形色色的人、各种各样的人生,这一个个鲜活有趣的灵魂,正是富足你精神世界的沃土。 四、包容性 经常读书的人,其包容性是更大的,因为他的学识、眼界、思想不会局限在一个点上。 他们更容易从容的面对一件或好或坏的事,接受一个不一样的观点,和各阶层的人们融洽相处,能接受热闹也能享受孤独,拥有一颗平常心。 他们会更客观地去思考一件事,并找出最好的解决办法。客观听起来很简单,但想要做到客观却是很难的,比如与自身(也包括与亲朋友好)利益相关的时候、带有情绪的时候,客观自然而然、不经意的就倾斜了。经常读书的人,懂得这种“主观和自私”,会刻意让自己抽身出来,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去审视问题。 人一生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会面临的问题却是无限的、层出不穷的,解决问题除了靠能力,还需要有一颗能包容的心。 五、谈到读书的好处,还有一个东西会被经常提到:气质。 气质,听起来是一个不怎么“实”的东西(这里说的气质不是肤浅的长相和简单的穿着打扮),但如果你留心观察的话,你就会发现它源于一个人的学识、智慧、经验、才能、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所以说气质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虚。 那为什么说多读书能一定程度上提升你的气质呢?回头看一下上面的文字,不难发现答案。 读书不是学习的唯一方式,但是是相对较好的方式。读不同的书籍,其收获也是不一样的,比如:经常阅读专业书籍,则可以让你快速获取“成功人士、聪明人、智者”的经验,这远比你自己摸索要来得快和全。
-
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这些古训,把做人的道理都说透了
讨老婆看妻舅,买衣裳看衫袖。两家养驴驴瘦,合伙用船船漏。 拿得住的是手,掩不住的是口。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勿贪意外之财,不饮过重之酒。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 冷汤冷饭好吃,冷言冷语难受。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 沙锅不打不漏,朋友不交不透。干姜扭不出汁,老糠榨不出油。 各师傅各传授,各把戏各变手。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驭横切莫逞气,止谤还要自修。任你官清似水,难逃吏滑如油。 休向君子谄媚,君子原无私惠;休与小人为仇,小人自有对头。 一年之计种松,十年之计种柳,一年之计种谷,一月之计种韭。 夜里千条路,早起卖豆腐。心宽体自胖,才大气也粗。 不怕出山狼,就怕藏家鼠。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 道院迎仙客,书堂隐相儒。无事此静坐,有福才读书。 兴来常对酒,意到即成书。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点石化为金,人心犹未足。闲陪诗客语,静读圣贤书。 玩笑忌伤人,诙谐忌粗俗。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人欺不是辱,人怕不是福,认真还自在,做假费工夫。 廉者乐无穷,贪者常不足。要打当面锣,不敲背后鼓。 树倒须人扶,人弱要人护。偷吃不会肥,做贼不会富。 上屋搬下屋,少了三箩谷。钱多腰杆硬,力大嗓门粗。 无贵贱不悲,无富贫亦足。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 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近邻不可断,朋友不可疏。 女子重前夫,男儿爱后妇。好人多磨难,真爱无坦途。 人生万里路,走好每一步。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可无了有,不可有了无。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登峰观海月,面壁读奇书。 虚心以求理,平静以处物。一字入公门,九牛拖不回。 志骄者必败,气盈者必覆。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 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人亲财不亲,人熟礼不熟。 兄弟要和睦,亲朋要互助。让生于有余,争起于不足。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劳动强筋骨,无病便是福。见面道辛苦,毕竟是江湖。 积产遗子孙,子孙未必守;积书遗子孙,子孙未必读。 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久住令人贱,频来亲也疏。但看三五日,相见不如初。 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同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去时终须去,再三留不住。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积钱不如教子,闲坐不如看书。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 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花草需要雨露,女人需要温抚。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勿以小人之心,亮度君子之腹。 民为衣食父母,官是人民公仆。放开肚皮吃饭,抖起精神读书。 处世须知艰难,居家莫图清福。俭用亦能够用,求足何时知足。 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处世莫如为善,传家唯有读书。 三个秀才说书,三个屠夫说猪,三个婆娘说夫,三个老板说苦。 务要见景生情,切莫守株待兔。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人有逆天之时,天无绝人之路。走尽崎岖之路。自是平坦之途。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平日待人多厚道,急难自有人相扶。 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 训子须从胎教始,端蒙必自小学初。劝君莫将油炒菜,留与儿孙夜读书。 时来易觅金千两,运去难赊酒一壶。欲知世事须尝胆,阅尽人情好著书。 笑脏笑拙不笑补,笑馋笑懒不笑苦。要好儿孙须积德,欲高门第快读书。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黄牛精神必须有,老虎脾气不可无。美酒酿成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 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仓廪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义疏。 起晚了得罪公婆,起早了得罪丈夫。做事唯求心可以,待人先看我何如。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爱儿不得爱儿怜,聪明反被聪明误。 学问多深不满足,过失再小别疏忽。壮士冻死不卖剑,秀才饿死不卖书。 动念即应思改过,得闲何不再读书。竹篱茅舍风光好,僧院道房总不如。 能言不是真君子,善处方为大丈夫。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花枝叶下犹藏刺,人心怎保不怀毒。茫茫四海人无数,哪个男儿是丈夫。 陋室坐消无事福,闲居补读未观书。窗对青山门对柳,胸藏远志壁藏书。 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大圣贤决非愚腐,真豪杰断不粗疏。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今年笋子来年竹,少壮体强老来福。 强将手下无弱兵,骏马蹄下无遥途。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须知国破家无寄,岂有舟沉橹独浮。冤仇若不分明报,枉做堂堂大丈夫。 万事劝人休计较,从来好事不如无。劝君莫做独醒人,烂醉花问应有数。 不是情长不送礼,不是熟人不招呼。有仇义解真君子,财上分明大丈夫。 物必腐而后虫生,人必疑而后谗入。一回生疏两回熟,三回四回热乎乎。 一分胆量一分福,百分胆量做总督。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名重则于实难副,论高则与世常疏。官职卑微从容笑,性灵闲野向钱疏。 山头松柏半无主,地下白骨多于土。消磨岁月诗千卷,笑傲乾坤酒一壶。 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做事必须踏实地,为人切莫图虚务。不顾自身荣与辱,敢为人民鼓与呼。
-
学习能力强的人,都懂得运用复盘这种技能,四点教会你
我们学习的方式,通常分为三种: 1,从书本或者外部学习、培训获得; 2,向有经验的人或者公司学习获得; 3,由个人实践工作后的复盘所获得; 在这三种方式里面,你认为哪一种方式更有效学习? 事实上,在20世纪80年代,国际创新领导中心的摩根·麦考尔及其同事们,在调查了那些在工作上卓有成效的管理人员之后,他发现这三种学习方式,在提升个人能力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分别是10%,20%和70%。 也就是说,从个人实践工作中,能够运用自己学到知识,然后通过复盘加深强化这种知识,比你看书和听别人讲课,所起到的效果会更好。 这就是著名的“721”学习法则。 当然,这并不是说,通过书本或者向有经验的人请教这些学习方式不好。 而是说,在这两者的基础上,再通过复盘这种形式,把学到的东西梳理清楚,检验成因和结果,你才更能融会贯通地吸收知识,让其成为自己能力的一部分。 这样比起单纯地看书或听课学习,会让我们获得更大的进步。 何谓复盘? 复盘是“围棋”的术语,也称为“复局”,指的是双方对局完毕后,复演该盘棋的记录,以检查对局中着法的优劣与得失关键。 这种做法,能够增长棋手的棋力,尤其复盘一些比自己更高水平的人的棋局时,这个过程能够让棋手看出原先看不到或者思考不周全的地方,从而一下子拓宽了棋手的眼光和视野。 看上去,似乎“复盘”跟“总结”有异曲同工的作用。其实,两者的操作方式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用一个简单的例子举例。 你去了一趟北京回来,然后回顾这次旅程,用总结的方式,就是把旅行中让你印象深刻的地方记下来。 哪些部分有价值,哪些部分浪费时间,哪些安排做得好,哪些安排浪费钱财等,你都梳理得清清楚楚,以此获得这次旅程的经验心得。 然而,复盘就不仅限于此了。 除了总结经验心得,你还要对旅行中所发生的重要事情,都要有深层次的认识和分析。好比你觉得这次旅行订的酒店不错,原因在哪?那是因为酒店的地段不错?性价比很高?还是住宿体验很好? 经过这番分析之后,那下一次出行,是继续预订这家酒店,还是按照这种思维,寻找另一家更好的酒店呢? 同样,对于那些不好的事情,诸如原本打算游玩10个景点,到头来只玩了6个,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是什么原因导致剩下那四个景点,没有玩到? 当你对这些事情,有过深入的梳理和分析之后,最终获得的结果,不仅仅是把好的地方延续,或者避免不好的地方,你还要把好的地方变得更好,把不好的地方变成好,这才是复盘的核心意义。 而总结,只不过是停留在第一步而已。至于怎么优化原本好的地方,修正原本不好的地方,就是另一回事了。 换言之,复盘不仅要看重结果,还要看重获得结果之前,整个过程的每一步是如何走下来的;更甚至,会对比预定目标和实际目标的差异,从人和事两个方面去推演其他解决方法或达成其他局面的可能性,这是一种有结构的梳理和分析。 所以,复盘的完全定义就是:一种从经验中学习的结构化方法。 复盘的用处 既然复盘是一种从经验中学习的方法,那么不管这个经验是好的还是坏的,想要获得进步,我们都需要去复盘。 你不可能说:这件事,我运用这个方法取得成功,那以后都要继续用这个方法。这并不是一个理智的做法。 因为在很多商业案例上,例如胶片巨头柯达公司,正是固守以往“成功的做法”,在数码相机林立的时代里无法及时转型,才最终导致破产。 在当时看来是对的做法,说不定随着时日的改变,可能就会变成错的行为。而复盘,就是一种对目标保持警觉性、灵活性和适应性的最佳选择。 对于某些事情,我们当然可以不选择复盘,但如果在追求某些目标上,我们想要获得一个更好的结果,对已有经验进行复盘,这个目标才会有实现的可能。 一般来说,复盘有三个好处: 1,找到问题所在,以确立更好的行动目标; 一些事情的发生,有可能是主观因素导致,也有可能是客观因素导致。 不管是什么问题,我们最好把它找出来,用釜底抽薪的方式去解决它;就算暂时解决不了,只要知道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我们就能够有意识地避免它。 “避免重复犯错”,是复盘要求的第一个目标。做好复盘,我们才不会让“历史的教训”再次上演。 有了这个基准之后,我们就可以以此订立出一个更好的行动目标了。 2,深化知识的应用,让生疏的技能变得熟练; 复盘的另一个“近义词”,就是演练。 因为复盘,是对项目的整个过程都要检验几遍,就好像我们重复不断去做那件事一样,需要从头到尾多次进行核查,这种行为,就是一种“模拟演练”的方式。 既然是“练”,那么肯定就会有一个从生疏到熟练的过程。当你把不太熟悉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复盘的方式,针对目标不断演练,那你这些知识和技能,就会得到深化,在大脑形成固定联结,成为我们能力了。 那以后你用这种技能去做事时,就会更有效率了。 3,转化复盘经验,建立自己的个体思维体系; 复盘后的经验最终转化形式,就会变成个体思维体系的一部分。 很多事情,你容易上头,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就是因为这种经验,经过深度的复盘后,形成技能,最终变成你的思维体系。 例如很多人开车,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怎么超车,什么时候刹车,如何避让等,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自己的一套道理。 这些道理背后的支撑因素,就是经验得到深化后的思维体系。当你能够把知识最终转化为你的思维体系,你就已经彻底建立出自己的“处事法则”。 根据这套“处事法则”,你做什么都会比别人厉害很多了。 既然复盘有这么多好处,那么我们应该要怎么做呢? 怎样才能有效复盘? 有效的复盘,就是能够从已经存在的经验当中,找到需要提升或改进的地方。 正如前面所说的那样,复盘的过程,就是把原本是好的地方,不断优化放大;把原本不好的地方,修正到正确的形式,并剔除有问题的地方。 而想要满足这个结果,复盘一般需要完成这四个步骤: 第一,回顾目标,核定问题。 在我们开始做事之前,我们都会定下一个目标。根据这个目标的难易度,然后将其细化为若干任务,逐个击破,直到完成。 而当这个目标达成或将要结束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回顾目标,思考当前获得的这个结果,是否跟目标相吻合还是背道而驰? 你可以给自己设立几个问题,以此还原最初的目标和想法。如: 1,结果有没有偏离预定的目标? 2,行进计划有没有最初的设想一致? 3,如果有问题,是否有修正的空间? 4,有哪些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继续前文去北京旅游那个例子。当你原本设定的目标是去北京玩一个星期,游览十个著名的景点,但直到离开那天,你才只逛了6个,这说明结果已经偏离预定的目标了。这是一个可以复盘的因素。 当你能够针对这些问题,回顾一下你实现目标的整个过程,复盘你所获得的这个结果,你就能够有效调整做法,从而更好地优化自己的行动方案,以其下一次做得更好。 回顾目标的作用,就是审视自己有没有按照既定的计划前进。 第二,评估结果,对比目标。 所谓目标,就是你想做到的事情;而结果,就是你实际做了的事情。 而评估结果,就是把这两者放在一起对比,通过分析,从而找到希望目标和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 结果与目标的对比,可能会出现四种情况: 1,结果和目标一致,计划完成度100%; 2,结果比设定的目标要好,计划完成度超出预期; 3,结果不如预定目标,计划完成度有不如意的地方; 4,结果中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计划赶不上变化; 5,虽然结果完成,却没有根据预定计划行进。也就是说,原本预定要做的事没有做,尽管同样获得了结果,只是以计划之外的方法完成。 这五种结果,运用复盘都会产生不同的作用。 把目标和结果放在一起对比,不是为了发现差距,而是为了发现问题。重点不是关注差距有多大,而是要在出现差距的地方。 例如你去北京旅游,最后只游览了6个景点,很明显结果不如预定目标。这个差距,它的背后肯定有一个因素导致其发生,到底是时间因素,是距离因素,还是自己太懒没有提早的这个因素呢? 对比目标和结果,找到差距,意味着你的复盘才会获得一个积极的结果。 第三,找出差距,分析原因。 当你找到差距之后,试着问自己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距? 针对这个思考原因,从目标与结果的对比当中,了解到问题的出现,然后就能够通过深入分析,找到背后影响的因素。 分析原因,就是说要去找寻问题的本质,而不是浮于表面的去思考问题。对已经出现的问题,懂得总结原因。 至于原因,一般分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时间、金钱、距离这些是客观原因,有可能是这些原因让你无法把北京的十个景点游览一遍;也可能是你太懒起不了床,或者拖拖拉拉做了其他跟目标无关的事,从而影响游览进度。 当你知道原因之后,就需要优化你下一次的行动方案了。 第四,总结经验,确立行动。 经过前三步的操作,现在你已经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你无法完成自己“游览北京十个景点”这个目标了。 接下来,就来到了我们熟知的经验总结的部分。 总结,就是把导致问题出现的各种因素,归纳成一个能够对事情起决定性作用的“规律”。 例如你在游览北京的过程中,暴露的多个问题,可能都来源于同一个原因,那么你只要总结一个原因就行——就是你太懒起不了床,浪费了很多游览的时间。…
-
儒家、佛家、道家150句思想精要(带注释),拔高你的境界
儒家50句思想精要——入世境界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 大意: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 大意: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先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大学》 大意: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 4、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 大意;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会谨慎。 5、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 大意: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 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大意: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7、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中庸》 大意: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8、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中庸》 大意:对上不抱怨老天,对下不责怪别人。所以,君子处在安全的地位而等待天命,小人则冒险以期侥幸成功。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大意:好学不倦就接近明智了,努力行善就接近仁义了,懂得耻辱就接近勇敢了。 10、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 大意: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大意:学习知识而又能经常去复习、练习,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事么?有朋友远道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么?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1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大意:我每天多次地进行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竭尽全力了吗?和朋友交往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知识用心认真地复习了吗? 13、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大意:花言巧语、假装和善的脸色,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德的! 1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大意: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的东西确立了,仁道也就产生了。 1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大意: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大意: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惘,无所收获;只是思考而不读书,有时就会空想,疑惑不解。 1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大意: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大意: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1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大意:聪明而喜爱学习,向地位、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并且不感到耻辱。 20、三思而后行。——《论语》 大意:每件事情都要经过多次考虑,然后才去行动。 大意:智慧的人喜爱水,仁德的人喜爱山。智慧的人活跃,仁德的人沉静。智慧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大意:三人一路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好的地方向他们学习,不好的地方自己如果有就要改正。 2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大意:三军的统帅可以被夺去,却不可以强使一个男子汉的志向改变。 2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大意:如果不是天气寒冷,就不会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少落叶的。 2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大意: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2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大意:尊敬自己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儿女。 27、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 大意: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羞耻心就是施行义的开始;辞让心就是施行礼的开始;是非心就是智的开始。 28、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大意: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会先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2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大意: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30、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 大意:脑力劳动者统治别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被统治者养活别人,统治者靠别人养活;这是天下的共同原则。 3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大意:金钱和地位不能使自己迷惑腐化,贫苦穷因、地位低下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权势武力不能让自己屈服变节,这就是真正的大丈夫。 3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大意: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 33、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 大意:玩弄人会丧失德行,玩弄物会丧失抱负。 34、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 大意:傲慢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志向不可自满,享乐之情不可无尽。 3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大意:美玉不雕琢,不能成为好的器具;人不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36、差若毫厘,缪以千里。——《礼记》 大意:开头虽然只有毫厘的差别,到后来却错到千里那么远了。 3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大意:天道刚健,君子以天为法,故而自强不息。大地的气势宽厚和顺,君子就要效法大地的包容,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38、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 大意:积累善行善德的家族,这个家族的福报不会断绝,家族的后代也会享受福报。常常做不善之事的家族,这个家族会经常发生灾祸,甚至连累后代。 39、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周易》 大意:君子以学习来积累知识,以多问来明辨是非,以宽容待人,以仁心行事。 4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大意:两人同心,像刀那样锋利,可以切断金属。同心的话,像兰花那样幽香。 4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 大意:行不通时就得变,变了之后就会豁然开通,行得通则可以长久。 42、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周易》 大意:天下人要归同一个地方,只是道路不同;达到同一个目的,只是思虑多种多样。 43、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周易》 大意:不积累善行达不到成名,不积累恶行达不到灭身。 44、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 大意:见善就向他学习,有过就改。 45、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周易》 大意:处在尊贵的位置上不要骄傲,处在低下的位置上不要忧虑。 46、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
学MySQL,这篇万字总结,真的够用了(收藏)
这篇文章将从查询缓存,索引,优化器,explain,redo 日志,undo 日志,事务隔离级别,锁等方面来讲解 MySQL。 开局一张图 这张图是重点!!!咱要先对 MySQL 有一个宏观的了解,知道他的执行流程。 一条 SQL 语句过来的流程是什么样的? ①当客户端连接到 MySQL 服务器时,服务器对其进行认证。可以通过用户名与密码认证,也可以通过 SSL 证书进行认证。登录认证后,服务器还会验证客户端是否有执行某个查询的操作权限。 ②在正式查询之前,服务器会检查查询缓存,如果能找到对应的查询,则不必进行查询解析,优化,执行等过程,直接返回缓存中的结果集。 ③MySQL 的解析器会根据查询语句,构造出一个解析树,主要用于根据语法规则来验证语句是否正确,比如 SQL 的关键字是否正确,关键字的顺序是否正确。而预处理器主要是进一步校验,比如表名,字段名是否正确等。 ④查询优化器将解析树转化为查询计划,一般情况下,一条查询可以有很多种执行方式,最终返回相同的结果,优化器就是根据成本找到这其中最优的执行计划。 ⑤执行计划调用查询执行引擎,而查询引擎通过一系列 API 接口查询到数据。 ⑥得到数据之后,在返回给客户端的同时,会将数据存在查询缓存中。 查询缓存 我们先通过 show variables like ‘%query_cache%’ 来看一下默认的数据库配置,此为本地数据库的配置。 概念 ①have_query_cache:当前的 MySQL 版本是否支持“查询缓存”功能。 ②query_cache_limit:MySQL 能够缓存的最大查询结果,查询结果大于该值时不会被缓存。默认值是 1048576(1MB)。 ③query_cache_min_res_unit:查询缓存分配的最小块(字节)。默认值是 4096(4KB)。 当查询进行时,MySQL 把查询结果保存在 query cache,但是如果保存的结果比较大,超过了 query_cache_min_res_unit 的值,这时候 MySQL 将一边检索结果,一边进行保存结果。 他保存结果也是按默认大小先分配一块空间,如果不够,又要申请新的空间给他。 如果查询结果比较小,默认的 query_cache_min_res_unit 可能造成大量的内存碎片,如果查询结果比较大,默认的 query_cache_min_res_unit 又不够,导致一直分配块空间。 所以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节 query_cache_min_res_unit 的大小。 注:如果上面说的内容有点弯弯绕,那举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咱现在要给运动员送水,默认的是 500ml 的瓶子,如果过来的是少年运动员,可能 500ml 太大了,他们喝不完,造成了浪费。 那我们就可以选择 300ml 的瓶子,如果过来的是成年运动员,可能 500ml 不够,那他们一瓶喝完了,又开一瓶,直接不渴为止。那么那样开瓶子也要时间,我们就可以选择 1000ml 的瓶子。 ④query_cache_size:为缓存查询结果分配的总内存。 ⑤query_cache_type:默认为 on,可以缓存除了以 select sql_no_cache 开头的所有查询结果。 ⑥query_cache_wlock_invalidate:如果该表被锁住,是否返回缓存中的数据,默认是关闭的。 原理 MySQL 的查询缓存实质上是缓存 SQL 的 Hash 值和该 SQL 的查询结果,如果运行相同的 SQL,服务器直接从缓存中去掉结果,而不再去解析,优化,寻找最低成本的执行计划等一系列操作,大大提升了查询速度。 但是万事有利也有弊: 第一个弊端就是如果表的数据有一条发生变化,那么缓存好的结果将全部不再有效。这对于频繁更新的表,查询缓存是不适合的。…